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據見証新時代偉大成就(新數據 新看點·特別報道)

2023年12月13日07: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浙江余姚市一汽車生產基地自動焊裝作業現場。
  胡學軍攝(人民視覺)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小學生在校學習組裝機器人。
  丁根厚攝(影像中國)

  消費者在海南海口國際免稅城內購物。
  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攝

  江蘇泗陽縣,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
  裴 成攝(影像中國)

  湖北宣恩縣,游客在貢水河上乘坐竹筏欣賞夜色。
  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深海一號”是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與科研綜合實驗平台。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四川宜賓市,選手在參加家具設計師職業技能競賽。
  蘭 鋒攝(影像中國)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太陽能生態發電園區內的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本報記者 伊 霄攝

  山東日照港,集裝箱碼頭正在進行裝船作業。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列車飛馳而過。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新時代中國發展之變,數據最有說服力。

  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奮斗、銳意進取,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經濟總量翻一番、超4億人中等收入群體、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第一大國……10組數據,展現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成就,記錄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的鏗鏘步伐。

  ——編  者  

 

  超過120萬億元

  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1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翻了一番:2013年至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9.3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

  最近3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達到4.5%,高於世界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左右。1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2.3%上升到18%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

  今年中國經濟前三季度GDP達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全年預計能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20.4萬億元

  財政“蛋糕”日益壯大

  全國財政收入從2013年的約12.9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20.4萬億元。今年前10個月,全國財政收入達187494億元,同比增長8.1%。

  財政支出方面,全國財政支出從2013年的約14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26.1萬億元,教育科技、基本民生、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支出有力有為。

  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稅收收入佔我國GDP比重從2018年的17%左右已下降至2022年的13.8%﹔保持必要財政支出強度,較好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10年來,財政宏觀調控不斷完善,財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

  超4億

  世界上規模最大中等收入群體

  10年間,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了超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

  10年間,中國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隨著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落地和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降至2.45︰1。

  當前,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引領中國消費市場實現“增量創新”。

  1.3萬億斤以上

  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產增產

  今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穩產增產、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端得牢,為穩預期、穩物價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國著力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實施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加力擴種大豆油料。

  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44萬億元

  消費“主引擎”動力強勁

  2013年至202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3.8萬億元增長至44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近年來,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2023年,電影暑期檔票房首次突破200億元,觀影人次5.05億﹔中秋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3.2%,其中三季度貢獻率升至94.8%,消費“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凸顯。

  3萬億元

  科研經費創新高 創新驅動顯成效

  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5%﹔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155.7,比2021年增長5.9%﹔自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6.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十一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

  1100萬人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連續保持穩定

  城鎮新增就業規模顯著擴大。2012年以來,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截至2022年末,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1.4億人。今年1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09萬人。

  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目前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0.6億人、2.4億人、3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連續多年上調基礎上,2023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漲3.8%,有力增進了人民福祉。

  58億噸

  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10年間,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6%的經濟增長,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超額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8億噸,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累計降低26.4%,年均下降3.3%。能源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截至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10年增長2.8倍、達到12.7億千瓦,佔全部裝機的49.5%。

  42萬億元

  外貿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

  自2017年起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民營企業年度進出口規模所佔比重首超50%……10年間,我國外貿不斷實現新突破,2022年進出口總值超42萬億元。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34萬億元。

  2020年,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2022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數字貿易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2022年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14.7%,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

  超600萬公裡

  綜合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裡程超過600萬公裡,其中鐵路運營裡程15.5萬公裡,公路通車裡程535萬公裡﹔港口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2.1萬個,民用頒証機場達到254個……

  截至2022年底,我國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開通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300余條,國內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郵政快遞通達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優勢,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齊中熙、魏玉坤、申鋮、陳煒偉、姜琳、潘德鑫、鄒多為、葉昊鳴)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3日 06 版)

(責編:楊光宇、衛嘉)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