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創新發展普惠金融(財經眼·走進金融改革試驗區)

——對浙江台州、福建寧德、四川成都三地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調研

本報記者 葛孟超 游 儀
2024年01月29日06: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浙江台州的路橋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左)在果園調研。
  本報記者 葛孟超攝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福建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漁排養殖場。在金融支持下,當地海水養殖產業蓬勃發展。
  李榮斌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

  發展普惠金融,對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意義重大。2015年以來,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在浙江台州和寧波、河南蘭考、江西贛州和吉安、福建寧德和龍岩等8省份12地開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點。日前,記者在浙江台州、福建寧德、四川成都等試點地區進行了採訪。

  建立金融供給與需求匹配的有效機制

  “2023年上半年貸款200多萬元,我都投到了中藥材種植上。通過‘農貸通’平台申請貸款,不到一周就能到賬,利率低不說,還能拿到三成的貼息。”四川彭州敖平鎮鶴泉村村民陳智剛說。

  前幾年,陳智剛牽頭成立了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川芎。合作社成立初期,陳智剛曾為資金犯難。

  2017年6月,成都出台《關於建立“農貸通”平台促進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有機融合的試行意見》。2022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印發,提出“提升‘農貸通’數字化平台運用實效”。正是“農貸通”平台,解了陳智剛的燃眉之急。

  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營管部負責人介紹,完善頂層設計,是成都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經驗。從設計到搭建,“農貸通”平台始終堅持“政府+市場”的工作思路。政府牽頭,建立金融供給與需求匹配的有效機制。

  首先,完善組織體系。據介紹,“農貸通”平台搭建之初,就由成都市財政局等部門成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問題,打通了18個部門間的數據壁壘。

  同時,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我們對大宗糧食生產、特色種植養殖、一二三產互動等涉農項目,按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給予100%、50%、30%的貼息支持。”成都市農業農村局金融與信息化處工作人員譚吏秀說。為激勵金融機構參與普惠金融業務,成都市出台風險分擔政策,對農村產權抵質押貸款、擔保貸款等4種貸款模式提供風險補償,引導金融資金向農業農村流動。

  暢通協作機制,強化政策合力。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農貸通”平台入駐金融機構77家,發布金融產品712個,累計放款4.99萬筆,總金額590.65億元。

  近年來,在浙江台州路橋區新橋鎮種植“紅美人”柑橘的台州市億亨果蔬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及明得到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通過綜合評估公司的柑橘種植情況、公司主要負責人的資產和信用情況等,創新推出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將過去農戶零散的信用信息變得整體化、系統化,這樣銀行可以更加了解農戶,也更願意發放貸款。”路橋農商銀行新橋支行客戶經理葉中法說,2021年5月,在該模式的支持下,銀行向億亨果蔬授信500萬元,這一金額是2019年發放貸款金額的2.6倍。

  “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在於通過政府的‘有形之手’引導市場的‘無形之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台州監管分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科科長童淵介紹,2022年起,該局開始探索監管評價體系變革,“以前是看金融機構哪裡做得不好,現在更關注金融機構哪裡做得好”。

  童淵說,過去監管部門更看重貸款總量、戶數,現在更看重信用貸款佔比、無還本續貸佔比、小微貸款流向、貸款投放效率,監管部門用這種方式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找准自身定位。目前,轄內城商行、農商行各自專注於“小微+科技”“小微+綠色”等領域,形成了差異化發展的格局。

  創新金融服務手段和方式

  以往,缺乏抵質押物、信息不對稱等是經營主體融資面臨的主要困難。在普惠金融改革試點地區,探索解決上述問題成為工作的重點方向。

  ——開展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拓寬“三農”、小微領域抵質押物范圍。

  福建福鼎,素有“白茶之鄉”的美譽。近年來,隨著市場對白茶需求的不斷增加,許多經營主體融資需求也在增加。

  “茶農守著茶園,茶商手握交易流水,茶企在村裡有廠房倉庫,原本這些都難以轉化成銀行認可的抵質押物進行貸款。”福鼎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點頭信用社主任許文官說。

  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福鼎農信聯社著手建立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平台,系統於2021年3月正式上線。“我們走村入戶了解茶農的情況,還通過無人機航拍測繪確定茶園面積。”許文官說,經過核定,全市的茶農茶商茶企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卡,經營主體憑卡掃碼交易。

  “比如,某戶茶農有兩畝茶園,他一年交易的白茶數量就不會超過兩畝茶園的年產量。”許文官說,在平台上,茶園的“家底”一目了然,福鼎農信聯社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創新推出了茶園信息貸、茶青流水貸等產品。以茶園信息貸為例,銀行根據平台確定的茶園畝數和銀行交易流水確定貸款額度,茶農最高可獲得20萬元貸款。

  福鼎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服務中心負責人王瑩說,福鼎11家金融機構基於資產類要素、權証類要素等開發出63個金融產品,目前授信總金額接近62億元。相關探索有助於盤活農民手中的資產,提升農村金融市場化水平。

  ——搭建普惠金融數字化服務平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2023年6月,台州銀行向浙江之恩環保產業園授信2000萬元,支持其改造污水處理廠。該筆貸款的年利率為4.8%,比此前同類型貸款下浮接近30%,這要歸功於“微綠達”綠色貸款識別工具。

  “台州數智金融服務平台匯集了企業多種信息,對銀行辦理貸款是重要參考。我在平台上通過‘微綠達’分析識別貸款用途,確認這筆貸款符合‘綠色貸款’標准。”台州銀行市府大道支行客戶經理洪婷說,該產業園是省級污水零直排示范園區。為支持企業綠色轉型,銀行主動降低了貸款利率。

  為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台州市建成了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有效匯集36個部門340個大類4000多細項,以及91萬余家經營主體的4.77億條信用信息。目前該平台已升級為台州數智金融服務平台。

  近年來,金融業持續推進普惠金融數字化進程。“除了引入貸款識別工具幫銀行‘認綠’,平台還幫助銀行全面了解企業的工商、司法等相關信息,受到金融機構的廣泛歡迎。”台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徐海燕說。

  因地制宜開發特色金融產品

  福建寧德創設“海上信用漁區”,為養殖戶補齊信用短板﹔台州推動小微金融“由小至微及末”發展……記者發現,各試點地區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著力滿足農業經營主體、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差異化的金融需求。

  霞浦是福建海岸線最長、淺海灘涂面積最廣的沿海縣。自霞浦溪南鎮碼頭乘快艇大約20分鐘,就來到了養殖戶葉雅芳位於仙東海域的養殖基地。這片養殖基地由密密麻麻的養殖網箱組成,總面積超過9500平方米,主要養殖大黃魚和海參。

  “海洋養殖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特別是在購買魚苗或者改造養殖網箱的時候。”葉雅芳說,2020年她去大連購買海參苗前,霞浦農信聯社向她發放了50萬元的信用貸款。2023年10月,農信聯社又發放了150萬元的“海參養殖貸”,支持她擴大養殖規模。

  “仙東海域有340多戶養殖戶,超過90%在我們這裡有貸款。”霞浦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溪南信用社主任黃朝曦說,“做到這一點,靠的正是‘海上信用漁區’建設,2018年,首個‘海上信用漁區’在仙東海域創建。2020年至2023年,在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相關工作部署下,又新增了5個‘海上信用漁區’。”

  中國人民銀行寧德市分行副行長張惠玲表示,霞浦“海上信用漁區”的創建從養殖戶建檔和採集信息等基礎性工作做起,使金融機構了解養殖戶的信用情況,更願意給他們提供貸款。截至2023年末,霞浦6個“海上信用漁區”貸款信用戶超過1萬戶,貸款余額接近30億元。

  如果說,霞浦的實踐是補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信用短板,那麼浙江台州推進個體工商戶綜合金融服務集成改革時,面臨的則是“幸福的煩惱”。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台州監管分局局長俞威介紹,經過多年努力,台州小微金融目前呈現良好發展格局。2010年至2023年,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超過11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增加超過18個百分點。考慮到這一地方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台州總結形成了“由小至微及末”的發展思路,繼續對現有的小微主體細化拆解、分層分類,向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務。

  受益於個體工商戶綜合金融服務集成改革,在台州椒江區經營門窗加工廠的梁梅菊2023年3月獲得了30萬元信用貸款支持。“我本來以為在銀行貸款都需要抵押物,沒想到椒江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上門后隻給我出示了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填寫房租、利潤、成本等信息,貸款就批下來了。”梁梅菊說。

  俞威表示,下一步,台州市將繼續推進小微金融的機制創新,縱向上,主要是加強數據應用,進一步細分主體,選定新市民個體戶、名優特新個體戶等重點群體,在貸款額度提高、資金成本下行、服務效率提升、保險保障加強等方面統籌發力,提升整體服務質效﹔橫向上,進一步拓寬金融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既與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探索個體工商戶綜合保險納入政保范圍的可能性,也鼓勵轄內金融機構探索更多綜合性、非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

  推進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融合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實踐發生顯著變化,國家層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顯現出成效,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撰文指出,各試點地區蹄疾步穩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點,推出了大量實質性內容舉措,支持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補短板”,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普惠金融實踐案例,在更多地區復制推廣。

  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突出“補短板”,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

  “要聚焦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達的弱勢客戶群體,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提供可得的金融服務,探索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拓寬‘三農’主體融資渠道。”中國農業銀行寧德分行副行長林夢華說。

  推進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具有內在聯系,要讓普惠更綠色,讓綠色更普惠。例如,成都發行“鄉村振興+碳中和”雙貼標應收賬款債權融資計劃和碳中和債,支持金融機構探索“儲備林+碳匯”模式。

  中國人民銀行台州市分行行長喻曉嵐表示,針對小微主體在綠色低碳轉型、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要更加精准有力。下一步,要聚焦數字金融、科技賦能,迭代優化台州數智金融服務平台,利用掌握的大數據、技術等,線上線下聯動,深化“微綠達”普惠金融綠色應用場景建設。探索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普惠綠色金融標准,推動金融機構創新與小微主體綠色轉型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普惠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普惠金融主要客群抗風險能力不強,因而相關業務更要考慮商業可持續性。”曾剛建議,金融機構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等合作,提升數字化技術水平和風險定價能力,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持續深化拓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9日 18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