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成就不凡 他們在這些地方架起“信息橋”
熙熙攘攘的商場裡賣著年貨,人潮涌動的街頭巷尾挂起燈籠,神州大地年味漸濃……春節是闔家團圓之時,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鄉村通信建設,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留在一線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天上沒隻鳥”是寧夏西海固地區之前的真實寫照,艱苦的自然條件一度嚴重影響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多年來,國家向寧夏投入大量幫扶資金,助力其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和產業發展,打通“內通外聯”的通道。眾多科技人才也通過科技幫扶和定點幫扶的方式參與其中。
“今年春節在寧夏過了啊,小張?”“是啊,跟大家一起堅守崗位!”這位在寧夏投身於數字化轉型幫扶工作的年輕人叫張磊。
作為中國聯通數字化轉型寧夏幫扶團隊團長,張磊在一年的時間裡跑遍了寧夏的5個地市,每到一個地市必去一個行政村看看當地居民的網絡使用情況。“數字化寧夏幫扶團隊”是張磊等人主動組成的組織團體。在這個團隊裡,像張磊這樣主動請纓駐點寧夏的科技人員還有6人。
張磊正在對數村網絡進行資源核驗。受訪者供圖
在實地調研中,張磊及其團隊主動了解村民需求,及時與村民聯系並對網絡進行升級。在張磊的帶動下,他們的“寧夏數字沙盤”已經構建了30余萬戶家庭數倉,覆蓋到的當地農村地區佔比85.23%,號線資源准確率達到80%以上,“服務更主動了”“網絡變得更好了”是當地村民對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可。
隨著寧夏聯通網絡覆蓋范圍和聯接能力的不斷提升,覆蓋更廣、時延更低、保障更強、體驗更優的網絡服務、便民服務、村民健康預警等個性化功能逐漸推廣開來,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實打實地走入了當地居民的家中。
張磊來寧夏進行數字化轉型幫扶已經有兩個年頭了,過去一年,他回家團聚的機會屈指可數。
為了保障寧夏地區春節期間的用網通暢,張磊今年依然堅守崗位,帶著自己的幫扶團隊繼續去往寧夏各地調查走訪,努力讓當地的數字化轉型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邁上新的台階。
在與寧夏相鄰的陝西,同樣有一群人在春節期間堅守工作崗位,奮戰在建設項目一線。
當爆竹和煙花的聲音從遙遠的地方傳來,家家戶戶滿是熱鬧的氛圍,洋溢著歡聲笑語。在蒙陝接壤處,毛烏素沙漠的邊緣,留在陝西省榆林市可可蓋煤礦的工作人員仍專注地忙碌於生產監督的工作中。
今年春節,聯通5G工程師張照明依然在井下1000多米的黑暗中奮戰著。
“說來也是巧合,我的名字叫照明,不僅僅要照明1000多米的井下,更是要為深達千米的鑽井工程裝上眼睛。”張照明指著牆上的方盒子說,“有了這個5G基站,我們就可以通過專網連接實現地上監控鑽井進度,打井不下井,提升施工安全性。”
張照明(右二)正在可可蓋煤礦上工作。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可可蓋煤礦裡的5G信號主要服務於參建單位的安全生產、調度聯絡及生活便利,尤其是井下聯通5G基站的投入使用,方便了工作人員隨時掌握生產一線情況,對煤礦基建期安全生產的意義重大。
陝北高原上,這片地處沙漠邊緣的煤礦建筑錯落有致,顯得格外醒目。
就是在這片煤礦裡,聯通 “5G+智能化建井”的成功實踐為西部煤炭資源高效開發建設提供了可復制、能借鑒、能推廣的建井新模式,使西北戈壁得益於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搖身一變成為前沿智能礦區。
“現在,我們的5G相關技術已推廣至煤礦、建筑、鐵路等多個行業企業,實現了項目設計、裝備制造、現場施工等全產業鏈的廣泛應用。”張照明談到。
“千萬噸級的大型煤礦在國家能源保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受到氣候以及水文地質條件影響,施工難度極大,而且安全窗口期轉瞬即逝,所以家家團聚的春節往往都是煤礦井下作業的關鍵時期,更需要一線工作人員留在現場。”張照明解釋,正因如此,他今年春節依然堅守在自己崗位上,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
“這已經是我在井上過的第三個春節了。”張照明笑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