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不斷提升綠色金融供給水平(財經眼·走進金融改革試驗區)

本報記者 屈信明
2024年02月26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查看碳賬戶系統。
  吳文濤攝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支持建設的粵電織篢農場農業光伏綜合開發項目,年發電量超過3.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准煤11.7萬噸。
  廣東粵電陽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供圖

  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16年8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我國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推動並發布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國家。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重慶、甘肅蘭州新區等后續又獲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目前,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已完成5年試驗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取得了哪些實踐成果?記者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進行了採訪。

  金融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持,引導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粉碎、篩選、高溫壓制、冷卻、包裝……在衢州江山市江山華隆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條“變廢為寶”的生產線正在自動作業,每小時有10多噸木屑被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

  “生物質顆粒便於儲存、運輸,且燃燒性能好,產生熱值較高,碳排放、硫排放顯著降低。對工廠來說,燃燒生物質顆粒制熱有利於環保減排,同時改造鍋爐的成本也比較低,這一產品很受周邊企業歡迎。”公司負責人楊輝說。

  江山市現有100多家規上門業企業,去年全市門業(全屋定制)產業產值90.2億元。為推動木門產業綠色發展,近年來,當地著力解決木屑等廢料處理難題,發展生物質顆粒制造產業正是重要一招。楊輝對該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兩年前,他計劃加大投入大干一番,向當地一家銀行申請綠色貸款。

  “公司所屬行業符合環保導向,企業經營狀況也不錯。聽說銀行碳賬戶貸款可根據企業環保情況提額度、降利率,沒成想願望落了空。”楊輝說。

  “根據企業碳賬戶信息,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評價結果為‘紅’,表示企業在同行業中能耗相對較高。按照相關貸款產品要求,不能享受貸款提額和利率優惠。”江山農商銀行工作人員當時這麼解釋。

  這次申請貸款的經歷,讓楊輝加深了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認識:“產品本身‘綠色’還不夠,生產過程也得更加環保。在企業后續擴大投資、優化產線過程中,節能減排是重點方向。”2022年,企業引進了一批能效更高的生產設備,並提高排污處理能力。當年末,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評價結果由“紅”提升至“淺綠”,這成為低息貸款的“敲門磚”——后續申請貸款時,果然獲得了更高額度並享受了優惠利率。楊輝所在公司的原材料收購范圍擴大到農業廢料,帶動周邊農戶綠色生產、增加收入。

  “過去,處理油菜稈、油茶殼是個麻煩事。現在一部分用來還田,一部分作為燃料原料銷售,一年大概能增收20萬元。”江山市大橋鎮種糧大戶肖遠親說。

  “夜間生產、多用谷電﹔加強監測、減少污染……現在,企業越來越注重‘低碳’,自覺走綠色發展路子。”楊輝說,在綠色金融服務支持下,當地一批同類型的企業加快發展,形成木屑類工業固廢利用循環經濟特色產業集群,帶動上下游共同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在衢州市,綠色金融持續加快創新步伐,助力越來越多行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當地銀行積極支持傳統制造業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不斷提升對節能環保改造、新能源項目、廢品回收利用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浙江天蓬畜業有限公司以牲畜活體抵押方式獲得衢州市首筆“農業碳中和”項目貸款,用於建設“樓房牧場”。該公司運用智能化養殖模式,將牲畜尿液、糞便等轉化成有機肥、電能,實現節能減排。

  “支持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是衢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重點。金融資源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持,還有效發揮引導作用,助力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衢州監管分局局長藍春鋒說。

  搭建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建好建強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破解綠色金融發展痛點、難點,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近年來,碳賬戶這個概念逐步為人所知。碳賬戶什麼樣?記者在衢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得到了清晰答案。

  “碳賬戶是一款數據治理工具,是綠色金融重要的基礎設施,能夠對各類社會主體碳行為進行智能監測、動態核算和科學評價,為政府精准治碳、企業節能降碳和個人綠色低碳生活提供數據支撐。例如,通過採集企業冷、熱、電、煤、氣等全品類能源數據,碳賬戶可以及時、准確反映該經營主體碳排放情況和節能減排效果。”國網(衢州)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技術部副主任周凱介紹,目前,衢州市碳賬戶體系已覆蓋工業、農業、能源、交通、建筑等多個領域超過4000個法人主體、200多萬個人主體。

  周凱介紹,在推動企業節能降碳過程中,存在核算標准不統一、碳排放數據不准確、考核評價不科學等痛點。為此,碳賬戶體系實時、全面歸集企業能源消耗數據,並應用政務數據共享平台,整合多部門數據資源,建立涵蓋集能耗數據、經濟數據、其他涉碳數據等的碳賬戶基礎數據倉。在此基礎上,創新企業碳排放強度貼標評價辦法,從行業先進性、區域貢獻度、主體努力性三個維度,將碳排放數據與產品產量、工業增加值、稅收等經濟數據進行有機融合、多維分析,賦予企業4色碳排放強度等級,實現企業碳評價精准畫像,並生成碳征信報告。

  碳賬戶如何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創新?銀行在企業授權后可獲取企業碳征信報告,根據不同碳排放等級配套差異化信貸政策﹔保險機構依托碳賬戶貼標,從體制、產品、服務三個維度開展創新,為經營主體提供精准服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衢州市碳賬戶貸款余額762.84億元。

  “對銀行而言,如何高效、精准識別綠色金融服務對象是一個難點。碳賬戶建立后,讓經營主體節能減排行為有據可查,為銀行提供了重要量化參考,同時有效減輕銀行了解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當地一家銀行相關負責人說。

  碳賬戶應用不斷延展。衢州市創新推出銀行“個人碳賬戶”,通過挖掘銀行賬戶系統綠色支付、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等大數據,從節約紙張、交通碳排、用水用電等維度折算個人低碳綠色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個人碳減排量換算成個人碳賬戶積分,根據積分為客戶在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辦理流程等方面提供差異化優惠政策,並通過獎勵措施引導百姓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出門騎城市共享單車、水電氣費用線上支付……綠色生活方式可以積累碳積分,到銀行網點兌換生活用品。”在一家銀行網點的碳積分禮品兌換點,肖陽滿載而歸。

  從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情況看,搭建各類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建好建強包括碳賬戶在內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成為破解綠色金融發展痛點、難點,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的重要抓手。

  甘肅蘭州新區推出“綠金通”綜合服務平台,為企業綠色項目認定評級、融資需求發布以及銀企對接等提供一體化服務﹔貴州貴安新區建設綠色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綠色低碳新基建,打造金融基礎設施集聚地﹔廣東廣州市等地設立涉綠色經濟糾紛專業合議庭,優化綠色金融領域法律服務……此外,多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所在省份搭建綠色金融綜合項目庫和綠色投融資、污染防治專項基金等專項項目庫,助力解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實現綠色信息共享共建、銀企高效對接、政策精准匹配,有利於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綠色專營機構建設,更精准有效提供差異化、多樣化服務,更好提升綠色金融供給水平

  走訪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記者觀察到,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綠色專營機構建設,是各地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綠色專營機構如何更好提供綠色金融服務?一款“工業光伏貸”產品推出的過程,體現出“專”的價值。

  近年來,浙江省不少廠房屋頂建起光伏板。這不僅能為企業提供清潔電力,有效降低用電成本,還能起到隔熱保溫作用,減少夏日制冷能耗。

  “在日常走訪企業的過程中,專營支行工作人員了解到,過去,房頂光伏項目多為專業光伏企業投資建設,供廠方有償使用。隨著這類項目應用推廣,一些用電量大的企業看到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有了自建光伏項目的打算。可不少企業主對光伏項目並不了解,加之前期資金投入較多,不知如何著手。”江山農商銀行經濟開發區綠色專營支行負責人陳相宏說,專營支行找到市場需求與痛點后,立即探索推出定制化服務。

  陳相宏說,通過向光伏從業者和專家等咨詢論証,經過多次討論,銀行認為貸款支持企業自建光伏電站可行。

  “一方面,銀行可以加強資源對接,幫助企業補上自建光伏電站技術短板﹔另一方面,從風控角度看,有意願自建光伏項目的企業往往資質好、實力強,企業光伏發電項目如建成投產,用電成本大幅降低,省下的電費是另一種形式的‘收入’,還款來源有保障。”陳相宏說,“工業光伏貸”應運而生,幫助不少企業實現了自建光伏電站的計劃。

  打造專營人才隊伍、為企業提供精准綠色金融服務,正是綠色專營機構的價值所在。此外,從多地綠色專營機構情況看,銀行總行往往對專營支行綠色貸款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如建立專屬審批通道、給予利率補助等,進一步激發綠色專營機構服務綠色發展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推動綠色專營機構高質量發展,衢州市對綠色機構定期開展評估監測,對綠色特色分支機構實施標准化、動態化管理。”藍春鋒說,截至去年末,全市綠色機構綠色信貸佔各項貸款比例為53.3%,高於全市綠色信貸佔比20.67個百分點。

  放眼全國,多地在打造綠色金融事業部或專營機構方面積極探索。重慶市制定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建設指引等引領性政策制度,明確界定綠色專營機構業務標准、績效導向,推動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打造“赤道銀行”,以國際化標准搭建與赤道原則相適應的內部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蘭州新區建立多家綠色保險專營機構,有效豐富完善當地綠色保險供給,增加風險管理覆蓋面,降低環境事故風險。

  “打造專營機構、豐富機構類型,有利於更精准有效提供差異化、多樣化服務,更好提升綠色金融供給水平。”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以綠色金融改革牽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試驗區綠色信貸年均增長21.03%,高於試驗區全部貸款平均增幅5.59個百分點,試驗區建設取得預期成效。

  如何進一步促進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專家認為,從行業實踐看,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等顯示出一定交叉性,促進融合發展大有可為,未來應進一步發揮兩者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協同效應。廣州市以綠色金融支持生豬養殖,實現“保險+期貨+銀行”項目落地,穩定生豬市場供應,構筑價格波動防線﹔江西贛江新區推出柑橘“氣象+價格”保險,為保障果農綜合收益提供支持﹔貴州設立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實現綠色產業基金與金融機構投貸聯動……一系列既普惠又綠色的金融服務有效支持農戶增產增收,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此外,藍春鋒認為,在服務新產業、新技術方面,可探索建立完善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協同機制,促進綠色技術研發領域投融資對接。同時,專家建議可推動信貸、債券、保險、基金等不同品類綠色金融產品協同發展,進一步豐富供給,推動形成全方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展良好態勢。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6日 18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