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電動客船“閩江會客廳”鳴笛首航

“這是福建第一艘自主設計建造、實現產業配套的大型高端電動客船,是福建推動電動船舶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為一體的樣板,展示了福建在電動船舶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3月21日上午10時整,隨著嘹亮的汽笛長鳴,水中的“三坊七巷”——“閩江會客廳”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碼頭首航,“閩江會客廳”設計方、福建綠舟分公司負責人程海剛表示,“閩江會客廳”的首航標志著福建在新能源電動船舶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電動船舶指以動力電池部分或完全替代燃料油產生動力及能源的船舶,可有效減少排放和噪聲污染,是船舶行業前沿發展的新賽道之一。
打造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純電動游船
沒有刺鼻的柴油味,也聽不到發動機轟鳴聲……“這艘船採用純電池動力,全程實現無污染、無噪聲,將給游客帶來更好地觀光體驗。”福建海運集團副總經理盧炳雄說。
作為福建省電動船舶示范重點項目,“閩江會客廳”全船長度38.48米,型寬10.1米,最大載客量212人。
程海剛介紹,與傳統客船不同的是,該船搭載了寧德時代302A磷酸鐵鋰電池,使用了安全級電池系統熱失控阻斷技術。而且,電池倉所有用電設備都是防爆的,系目前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純電動游船之一。同時,該船採用了冗余型配電架構,即通過兩種電池獨立控制的模式,確保如有一組電池失電,另一組電池也可安全運行,避免在極端情況下全船失電。
數字賦能讓電動船舶更安全。在“閩江會客廳”客船安全監控平台上,各項數據一目了然。“轉一次舵、按一次開關……船上所有操作都會上傳到大數據平台,有任何安全隱患都將觸發警報,第一時間通知供應商排除隱患。”福寧船舶重工負責人說。
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
福建擁有良好的內河航道和沿海港口條件,船舶工業歷史悠久、實力強勁,在國內較早謀劃發展電動船舶產業。2022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門出台的《關於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福建被列為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地區,閩江被列為示范應用流域。2023年7月,工信部與福建簽署《加快電動船舶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
“近年來,福建持續推進‘電動福建’建設,陸續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從試點示范項目、關鍵技術研究、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支持力度全國領先。”福建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負責人說。
福建省引進落地福建長航院、中船集團702所福建綠舟公司等設計研發機構,推進福寧船舶重工等總裝基地迭代升級,並在閩江、內河、內湖和沿海多個場景,開展電動船舶試點示范項目應用,已有22型73艘電動船舶在福建運營,初步形成研發設計、總裝建造、“三電”系統研制、運營設施配套、船舶應用的電動船舶產業鏈,培育了一批優勢企業。
目前,在閩江流域福州段與內河游等應用場景,電動船舶正快速取代原有的柴油動力船舶。福建省工信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建將加大創新研發和示范應用,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打造電動船舶特色產業基地,為全國電動船舶產業發展作出示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