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博鰲熱點觀察

從博鰲亞洲論壇看應對氣候變化“錦囊”

人民網記者 黃鈺
2024年03月28日20: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氣候變化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從《巴黎協定》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再到去年的“阿聯酋共識”,國際社會持續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進入“博鰲時間”,這一挑戰又有哪些新形勢、哪些新思路?在3月27日舉行的“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從合作、技術、資金等方面展開了討論。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分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分論壇。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

“哪個國家都不應該猶豫了,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呼吁。與會嘉賓首先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達成共識。

“時間已經很緊迫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中企會企業家俱樂部主席馬蔚華表示,全球變暖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副秘書長哈維爾·卡斯特拉諾認為,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會帶來極端貧困,觸發城鄉差異和國與國之間的差異,而遭受重創的恰恰是低收入國家。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近十年也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熱浪、洪水、干旱、野火和迅速增強的熱帶氣旋造成的痛苦和混亂,使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並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劉振民表示,實現全球碳中和,不僅是政府、企業的責任,同時也是每個人的義務。“我們要把全社會每個公民都調動起來,每個公民都要接受節約資源的意識和低碳的生活軌跡,實現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

“‘雙碳’是一場科技變革”

國際社會應如何加快行動,以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溫控目標?

在劉振民看來,除全民參與外,還應從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增加可再生能源、努力實現保留下的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繼續保護好生態環境三方面發力。

“清潔能源的發展是根本方向。”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應對氣候變化,要牢抓能源轉型。他表示,在這方面,中國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根據國家能源局2023年底數據,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裝機達14.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

亞洲方面,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發布的《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 年度報告》顯示,從中長期看,各國出於應對氣候變化、防治環境污染等承諾將逐步放緩或限制煤電增長。未來油電將逐步退出電力領域,被氣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替代。

“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我們的技術還差一步。”劉振民認為,“比如氫能技術。很多國家都搞氫能,氫能技術是不成熟的,成本還很高,安全性問題還沒有解決,也許還有新技術需要開發”。

“‘雙碳’是一場科技變革。”馬蔚華表示,在企業層面利用新技術減碳可以降低成本,“這樣看來,充分利用技術,特別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可以達到綠色發展、綠色信貸的一致性”。

“最大的挑戰是資金缺口太大”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資金缺口太大。”馬蔚華表示,主要原因是驅動力不強,金融機構或者企業沒有氣候投融資的強大推動力,“現在債務性的工具比較多,但缺少統一的標准,缺少強制性的具體推動,缺少披露的公正評價,內生動力不足”。

“我想重點講小企業,減碳目標實現,必須解決它們的內生動力問題。”馬蔚華建議,可以將企業融資成本與碳排放情況挂鉤,銀行根據碳排放提供相應的貸款利率,“這需要授權中介機構根據企業的能源使用情況,輸入一個碳排放模型,很快給出碳排放的綜合評定”。

 Fortescue Metals首席執行官狄諾認為,要把成本、資本和行動結合起來,“現在沒有全球統一標准,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標准,比如碳定價、碳稅等等”。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也表示,保証資金有所回報,需要在全球統一標准上有個碳定價。

在劉振民看來,下一步要考慮到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融資,更要重視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融資。他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應對氣候變化要借助市場行為,但僅靠市場行為無法實現,“首先是各國的國際責任、國際義務,各國要履行自己的義務,指導企業和國民來實現這個任務”。

(責編:王仁宏、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