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歷時五個多月,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

“雪龍”返航 滿載而歸

本報記者 劉詩瑤 鞏 晗 胡潤新
2024年04月11日06: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4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順利返回國內並停靠山東青島奧帆基地碼頭,標志著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自然資源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舉行歡迎活動。

  4月8日,“雪龍2”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停靠香港,“雪龍2”號訪港籌備委員會聯合香港特區政府多個部門,在尖沙咀海運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兩場歡迎活動后,“雪龍2”號船舉辦為期5天、“雪龍”號船舉辦為期3天的開放日,供公眾參觀。

  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首次由“雪龍”“雪龍2”與“天惠”輪3船保障實施。考察隊於2023年11月1日出發,歷時5個多月,總航程8.1萬余海裡,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

  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張北辰介紹,本航次考察隊順利完成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的站基度夏調查監測任務。在南極宇航員海、阿蒙森海、南極半島海域、普裡茲灣、羅斯海進行大洋調查及科學研究,通過開展營養級結構調查,為探究目標海域關鍵物種的基礎食物源及其營養結構關系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此外,國內自主研發的近紅外望遠鏡、可移動太赫茲望遠鏡系統、南極無人值守智慧能源系統、“雪豹”2極地特種載具、無人智能載具等多種自主創新技術儀器裝備在南極現場開展應用和測試,提高了科技支撐極地考察的基礎水平。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劉順林介紹,秦嶺站主體建筑的建設為本次考察的重點工作,包括主體建筑鋼結構、功能模塊和外圍護系統的建設,建設物資總量約9500噸。該站的建成將為評估南極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基礎支撐,為了解羅斯海區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

  張北辰表示,極地考察過程中,考察隊始終踐行“綠色考察”理念,嚴格遵守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相關要求,集約化管理建筑材料,減少對南極現場的擾動,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建設運維目的。

  首先,秦嶺站的建筑材料主要採用鋼結構、一體化牆板、實木等環保型建筑材料,具備易安裝、易清理、對南極自然環境影響小的特性,同時考察站達到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利用。

  其次,秦嶺站現場建造主要採用裝配式建設方式,所有建筑設施均在國內完成加工定制,減少了大量現場加工量和濕作業,整體建筑具有高度集成、質量可靠、施工迅速等特點。同時,秦嶺站採用多能互補微網能源技術,應用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相結合的能源系統,優先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啟動應用了智能微網監控及能量管理平台,用於各種電源的啟停控制和蓄電池的充放電控制,實現綠色能源環保運行。

  我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謝健介紹,本次考察開展了國際南極科學前沿領域合作研究,完成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和冰下地質兩個重大國際合作科考項目。成功鑽穿了545米厚的冰層及冰岩夾層,獲取連續冰芯樣品,並且繼續向下成功鑽取了寶貴的0.48米基岩樣本,為探究該區域南極冰蓋接地帶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填補了關鍵數據空白,支撐冰蓋物質平衡的精確評估和不穩定性研究。

  此外,本次考察與挪威、澳大利亞等多國合作開展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環”計劃恩德比地調查任務。科考飛行長度約7200公裡,航時約28小時,所得數據填補了東南極沿岸冰下地形關鍵數據空白區。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1日 10 版)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