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京津冀十年協同發展譜新篇”系列報道二

協同創新賦能京津冀高質量發展 經濟韌性與活力不斷增強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4年04月23日09:3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省域交界處的“斷頭路”上架起連接兩地的新軌道,北京二環路邊的批發市場變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延續千年的古老運河在治理后變身生機勃發的“生態河”……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京畿大地上的新變化接連涌現,不斷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科技創新能力最強、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政策室主任李曉琳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京津冀地區承擔著參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引領示范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

一張藍圖逐步變成現實,主要成果有哪些?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李曉琳介紹,去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為10.4萬億元,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特別是河北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車道,在承接與合作中加快形成新動能,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明顯增強,2023年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1.4%,比2013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

李曉琳分析稱,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間,主要在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三地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問題,實現空間共享、功能布局再優化﹔二是持續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形成參與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重要引擎﹔三是三地“同城化”程度不斷提升,宜居宜業宜游宜創優質生活圈加快構建。

其中,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方面的成果尤為突出。記者從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截至去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數量突破1萬家。

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數據顯示: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由2013年的3176項增長至2023年的6758項,年均增長率7.8%﹔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年均增長率26.5%。

“產業鏈創新鏈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命題。”李曉琳表示,近年來,三地圍繞放大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增強津冀承接能力等主動發力,共同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形成了“北京研發+津冀協同制造”模式。

據了解,河北省的衡水創新港自2017年11月成立以來,不斷“走出去”,持續“引進來”。“入駐企業迅速成長,平台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越來越強,一大批京津轉移新興產業在這裡集聚成勢、發力‘智造’。”衡水創新港副指揮長張慶六介紹,目前,園區企業獲得專利數已達到93項,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共130余人,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向縱深拓展。

 十年來,京津冀三地互補互促、協同共進,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下一步,還將朝哪些方向發力?

“未來,一方面建議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上發力。”李曉琳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北京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功能,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帶動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另一方面建議在增強津冀承接能力上發力。”李曉琳表示,津冀兩地要繼續立足自身產業比較優勢,積極借力北京科技創新成果外溢效應,加快自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增強津冀重點承接平台功能。

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夯基壘台、落子布局,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步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未來,一個發展更協調、動力更澎湃的京津冀還將展現更大作為。(實習生張藝弛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著力優化提升首都功能 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新階段

(責編:申佳平、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