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嫦娥六號丨記者手記:分秒必爭 感受中國航天人的“時間表”

2024年05月03日19:32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記者手記:分秒必爭 感受中國航天人的“時間表”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徐鵬航

親眼看到嫦娥六號雨中發射、順利入軌的那一刻,航天人是怎樣的感受?

有的人激動落淚,有的人沉默不語……

“希望我的女兒也能看到,這是爸爸完成的優秀作業。”為了這一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裝團隊成員駱鑫生“等”了很久。

2023年10月至今,長五遙六、遙七、遙八“三連發”,駱鑫生和同事們已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奮戰近200天。

航天是“復雜巨系統”工程。在濱海灘涂、大漠戈壁、茫茫太空,萬千航天工作者堅守崗位,為每一次任務全力以赴。

“爸爸,你什麼時候能來接我放學一次呀?”駱鑫生7歲的女兒常常在視頻通話結束前這樣發問。

“寶寶,你是爸爸工作的最大動力。”每次聽到女兒追問,駱鑫生都會這樣安慰。“其實特別想越過屏幕抱一抱她”,可是,作為中國探月事業的一員,他放不下航天。

椰風陣陣,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矗立在海畔,這是駱鑫生的心之所系:“要把數以萬計的零部件組裝成火箭,哪怕一點微小的改變都會影響系統全局”。

這是5月3日拍攝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和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器箭組合體。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和惡劣天氣“搶”進度,想盡辦法“擠時間”,中國航天人分秒必爭,確保計劃周密、人員穩定、萬無一失。

2023年12月中旬,一股寒潮襲擊了海南省文昌市,當地氣溫降到6攝氏度。狂風夾雜著濕冷的空氣,不斷“侵擾”正在戶外為發射台進行防熱涂覆工作的隊員。

“現場涂覆工作是發射平台恢復工作的重要一項,雨水和濕度會造成涂覆不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五系列火箭發射支持系統成員曾毅說,我們分成多個小組,不分白天黑夜,隻要雨停了、風小了,就見縫插針作業。

向太空進發,中國航天人分秒必爭。從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到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時間表”滿滿當當,每一位航天人使命必達。

創新背后,是百折不撓的科研攻關,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

回望中國探月工程20年,從給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再到成功帶回月壤,中國已順利完成 “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探月工程四期持續推進。逐夢太空,中國將同全人類分享探索宇宙的更多驚喜。

(責編:王靜、楊光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