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走進中國科學院,與科學“親密接觸”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4年05月19日14: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這個春末夏初的五月,科學的火花在無數好奇心中被點燃。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迎來二十周年,超過一百個研究機構與三所高校再次敞開了它們的大門,邀請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一同探索未知,體驗科技的魅力。

“中二所”帶你探秘物理奇境

“太神奇了!它就像哈利波特的飛天掃帚!”來自北京海澱的蔣同學驚呼道。

在一處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實驗台旁,蔣同學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台懸浮的“磁力車”,隻見它在超導狀態下於環形軌道上輕盈滑行,宛如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交通工具。

低溫超導實驗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個陽光洒滿的早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裡熙熙攘攘,孩子們的歡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伏。

今年的公眾科學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攜手嗶哩嗶哩,以“中二所的奇妙冒險”為主題,為公眾帶來一場跨時空的科學冒險。從北京中關村到江蘇溧陽,活動跨越三大園區,院士講座、科普分享、實驗室探訪、科普圖書展、大型實驗秀……每一環節都讓人流連忘返。

與未來智能社會“握手”

踏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展廳,仿佛穿梭至未來世界,各類高精尖的人工智能展品琳琅滿目。

“你好,機器人!”一位觀眾在Casia Hand系列仿人五指靈巧手前停下腳步,與對面的機器手禮貌握手。這款機械手不僅外觀與人手相似,更擁有驚人的靈活性,它在展示台上靈巧地模仿人類的動作,甚至能夠精准地拾起一枚脆弱的雞蛋。

“哇,這機器人竟然能自己焊東西!”一位小觀眾驚嘆於自動化所展示的自主焊接機器人。在自動化所的“自動化之光”公眾開放日,這樣的驚嘆聲不絕於耳。

活動現場,AI技術的魅力無處不在。平行無人礦山、意念康復、微創植入式腦機接口、腦網絡組圖譜、神經調控機器人等豐富成果,以及自主焊接機器人、智能讀心、行人多特征識別、非接觸式視頻心率檢測、水下仿生機器魚等互動項目,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在理化所遇見“科學魔術師”

“這是液氮冰淇淋,嘗一口,冰冷的科學甜品!”志願者一邊制作,一邊解說液氮的奇妙用途,孩子們品嘗著冰冷甜美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低溫技術的知識。

放眼望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草坪東側,一條別開生面的“魔術一條街”正上演著科學的魔法。孩子們穿梭其間,被各種奇思妙想的實驗深深吸引。

當天,平靜的科研場所變身熱鬧的“科學游園會場”,一場科學與趣味的碰撞在這裡上演。作為跨學科研究的先鋒,理化所今年設計了30多個互動科學實驗,從“不怕水的紙”到“萬磁王的對抗者”,從“奮斗者號浮力材料”到“液態空氣充電寶”,每一個實驗都像是一扇窗口,透視出光化學、仿生材料、激光技術等領域的深邃與奇妙。

廣場上的“理化嗨劇場”宛如一個奇幻的魔法舞台,滾動表演的大型科學實驗秀精彩紛呈,點燃了公眾科學日的火爆氣氛。大型氫氦低溫裝備、低溫區基准級測溫裝置、激光電視等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科學“力”量,在“砰”然心動中覺醒

“三、二、一,發射!”

伴隨著“砰”的一聲,空氣炮的炮口驟然噴出一股肉眼不可見的強大氣流,直擊目標區域。與此同時,五米開外的紙杯牆像是被無形的手掌拍中,瞬間轟然倒塌,引得現場一片驚呼和掌聲。

“這比電視裡的特效還要震撼!”一位少年驚嘆道。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公眾科學日活動以這種直觀而震撼的方式,讓科學變得生動有趣。通過空氣炮等實驗,力學原理不再是書本上的枯燥公式,而是變成了可以看見、聽見、感受到的現實。

科研人員通過現場演示與互動,結合主題科普報告、實驗室參觀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力學在工程、環境、航空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激發了公眾對於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興趣和理解,讓科學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田生根發芽。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