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活力涌動(專家解讀)

![]() |
近日,游客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參觀游覽。 |
彭博社近日以“中國較小城市正在蓬勃發展,二三線城市吸引更多人和品牌”為題報道稱,如今,從大城市返鄉創業的一批“逆向遷徙者”正改變“低線城市”面貌。這些城市的街道上,快餐店、珍珠奶茶店和電動汽車經銷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迎合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的返鄉人員和當地居民的需求。去年下半年,中國較小城市消費者幾乎所有類別的月度支出都加速增長。
該報道引用專家分析稱,中國將更多資源轉到大城市以外地區,此類舉措正在縮小城鄉差距並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近年來,中國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火熱。“下沉”正在成為消費市場新亮色、新圖景,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詞之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2023年全國多個城市的便利店門店數量實現正增長,進一步向四、五線城市及縣域級市場下沉。下沉市場越來越受到線上線下品牌方的關注。
二三線城市消費熱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消費熱點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轉移﹔二是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升級。以旅游業為例,今年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數和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都在20%左右,並呈現出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的特征,有力帶動了二三線城市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消費。飛豬數據顯示,除傳統的機票、酒店、景區門票之外,下沉市場用戶的旅游消費類目在迅速擴容,租車自駕游、房車游、精品小團游、研學游等越來越多地成為下沉市場中常見的旅游消費內容。
消費市場的下沉並不意味著居民消費降級。相反,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高質量商品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都有所提高。國內消費的主力軍正在從大城市向小城市擴散,二三線城市居民正在成為新一輪消費升級的中堅力量。
“雁陣模式”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通過產業轉移,各自形成比較優勢,實現大城市帶動小城市發展的目標。從全球范圍看,“雁陣模式”具有一定普遍性。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一般都會經歷產業轉移的過程,從而形成“雁陣模式”。
如今,中國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火熱就是“雁陣模式”的表現之一。大城市發展起步較早,發展成本也越來越高,而小城市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商品及服務具有價格優勢,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在此背景下,一些產業逐漸從大城市向小城市轉移,小城市隨之崛起,與大城市的收入分配差距逐漸縮小。可以說,做好“雁陣模式”產業承接,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平衡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產業轉移往往會帶來人才轉移。二三線城市蓬勃發展的同時,年輕人返鄉熱潮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趨勢。一方面,二三線城市逐步崛起,就業機會增多,吸引大量人才返鄉﹔另一方面,人才返鄉促使二三線城市人力素質提升,進一步提升當地發展水平。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二三線城市的消費熱潮,是產業布局調整的結果,也會進一步推動經濟布局優化。同時,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將改變二三線城市相對落后的發展面貌,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此外,產業轉移對二三線城市的社會治理與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將推動二三線城市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未來,越來越多城市將擴大消費規模,提升消費水平,共享發展機遇。二三線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融入全國經濟發展大局,需各方形成合力。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在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大棋盤中明確自身定位,突出自身優勢,發揮自身潛力。同時,要在法治、醫療、教育、住房等不同領域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投資、百姓消費消除后顧之憂。企業需要努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持續把更多中高端產品和優質服務帶到二三線城市及以下地區,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同時,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供就業崗位,提高員工收入,為消費市場注入動能。
挖掘二三線城市消費潛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力——中國經驗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說,有一定借鑒意義。
(張岳怡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