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50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報告

從上市公司年報看向“新”而行提質效(財經眼)

本報記者 趙展慧
2024年05月20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半挂車智能生產線正在忙碌運轉。
  熊琳琳攝
  數據來源: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近日,上市公司2023年度成績單出爐。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截至4月30日10時,滬、深、北三家証券交易所已有5327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報告。透過數據看發展,過去一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修復,內生發展動能不斷集聚,回報投資者能力穩步提升。記者走進上市公司、採訪相關專家,感知這份成績單背后的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經營業績保持穩定,盈利質量持續改善

  35噸橋式吊機吊起卷鋼送往開卷機開卷校平后,傳送至激光切割機自動切割﹔半挂車鋼鐵車架懸於一字梁上,依次經過自動打砂、陰極電泳、粉末噴涂后轉移至總裝工段……走進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廣東東莞的燈塔工廠,在機械臂、自動上下料系統、RGV小車的忙碌中,智能化的制造場景迎面而來。

  “看得見”的智能制造背后,“看不見”的生產體系加快重塑。通過構建智能工廠“制造執行系統”,實現設計、裝備和制造的整體調度,通過整合旗下7家半挂車工廠資源,打通採購、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環節,中集車輛半挂車業務銷售和利潤實現跨越式提升。在半挂車等業務的拉動下,中集車輛2023年全年實現淨利潤24.56億元,同比增長119.66%。

  2023年,我國物流行業加快實現恢復性增長,其中公路貨運量同比提升8.7%。“在此背景下,半挂車整體需求得到提振,我們緊抓市場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探索更精細、更有韌性、更有質量的發展方式。”中集車輛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貴平介紹,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交通運輸設備帶來增長新動力,公司將抓住政策窗口期,持續擴大市場佔有率。

  2023年,像中集車輛一樣,在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撐下,各項政策協同發力,上市公司奮勇開拓,經營業績保持穩定,盈利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5327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0.86%,其中實體類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18%。4183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367家公司扭虧為盈,2381家盈利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658家盈利公司增幅超100%。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文旅業等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明顯好轉,高新制造業、半導體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展現高景氣度,北交所、創業板等板塊的高成長性企業業績較往年增長明顯。

  “上市公司的穩健發展彰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田軒認為,從年報的業績亮點中,能夠看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脈絡和巨大潛能。

  看投資,上市公司加快布局新動能。2023年,上市公司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固定資產投資5.37萬億元,同比增長9.58%,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2.29萬億元,同比增長3.32%。從滬市主板看,航空裝備、軌交設備、光伏設備、軟件開發等高技術行業投資增速格外亮眼,分別為25%、13%、83%、51%。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加快發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研發投入分別同比增長6.37%、41.18%、11.71%。“上市公司普遍加強中長期發展謀劃,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和新產業布局,中長期投資項目明顯增多。”田軒表示。

  看消費,上市公司助力激發新潛能。滬市主板高質量終端消費品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走勢良好,家用電器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長7%,文娛用品淨利潤同比增長11%。深市主板消費類上市公司向好趨勢顯著,傳媒、汽車、社會服務行業淨利潤分別增長277%、76%、45%。同時,新業態新熱點新場景不斷為消費增長輸入新動力,上市公司長白山深化冰雪旅游產品布局,全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分別大幅增加219%、341%﹔王府井著力打造“老字號+新國潮”特色商圈,淨利潤增幅達264%……

  看外貿,上市公司引領出海顯韌性。“新三樣”出海持續走俏,2023年深市“新三樣”相關上市公司海外收入達到3500億元,同比增長25.46%。滬市主板公司2023年共實現海外業務收入5.81萬億元、海外創利0.66萬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15%、81%。

  向“新”而行提質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一片普通玻璃,注入科技能量后,變幻出萬千色彩。

  輕量化的超薄玻璃,可以加熱隔熱的鍍膜玻璃,能顯示多種行車信息的ARHUD玻璃……走進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形態各異的玻璃產品個個“身懷絕技”。其中,5G天線玻璃最引人矚目。

  “相當於將20根天線藏入玻璃內部,解決了智能汽車天線無處安放的痛點,且充分發揮玻璃這種非金屬材質不會阻隔信號的特性,增強天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福耀集團創新研究院智能網聯部負責人介紹,目前這種玻璃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800Mbps,相當於1秒鐘就能下載一個100MB的視頻。

  2023年,福耀集團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18%,其中高附加值玻璃產品銷售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近10%,對業績拉動作用顯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下,汽車從交通工具向智能終端轉變,車窗玻璃也被重新定義,成為顯示交互、數據傳輸的重要載體。”福耀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將每年營收的4%以上用於創新研發投入,已經形成覆蓋汽車玻璃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能力,成功解決行業13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如福耀集團一樣,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眾多上市公司加快高質量發展錨定的關鍵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上市公司集中發力、引領發展。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實現營收、淨利潤15.34萬億元、0.99萬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營收、淨利潤同比增長16.44%、13.0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營收、淨利潤同比增長6.92%、5.74%,增速遠高於市場平均。

  在以創新為特色的各板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群式發展更為明顯。科創板集成電路公司數量超過110家,工業母機、激光加工等產業鏈上市公司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8%、7.7%。創業板聚集91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比近七成。北交所五成以上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同時,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積極探索前沿技術的同時,全面助力AI等技術在生物醫藥、工業制造等領域的規模應用。

  “我們用AI來輔助科研,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增太介紹,去年,人工智能技術經過多次迭代篩選,幫助企業在1.4萬多種催化劑的可能性中輸出了4種分子式,大大縮小了實驗范圍,將催化劑的研發時間提前3個月。

  上市公司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得益於持續穩定的高研發投入。上市公司2023年全年研發投入合計1.60萬億元,整體研發強度2.21%。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研發強度分別為1.87%、4.86%、10.87%、5.03%。研發投入規模也迭創新高,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4.3%,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0.23%,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37%。

  上市公司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創新熱情的有效激發。科創板超九成上市公司已通過第二類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工具激勵人才,超六成公司的創始團隊為科學家、工程師等。創業板去年共推出股權激勵計劃228單,涉及員工4.4萬人。

  “上市公司是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在資本市場助力之下,上市公司積極整合創新資源,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走在前列,貢獻了積極力量。”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表示。

  分紅回報創新高,上市公司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投資者是市場之本。在監管部門的鼓勵和引導下,“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不斷深化,上市公司在業績保持韌性的同時,通過加強分紅、開展回購增持等多種方式積極回報投資者。

  回購方面,2023年,上市公司新增發布集中競價交易回購計劃744單,新增擬回購金額1421億元,目前已完成回購965億元,注銷式回購佔比穩步提升。

  分紅方面,家數和金額都再創新高。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截至4月30日,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實施2023年現金分紅方案,佔全部盈利公司的92%,100余家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現金分紅。從金額上看,合計現金分紅金額達2.24萬億元,比上年有小幅增長,274家公司現金分紅金額超10億元,30家公司超百億元。從分紅頻率來看,254家公司披露2023年季度、半年度分紅方案,家數比上年有顯著增長。

  “加大分紅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回報能力,能夠提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發展和對市場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市場,形成投融資平衡發展的良好市場生態。”田軒表示。

  加快上市公司優勝劣汰也是強化投資者保護的重要機制。2023年全年共47家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公司44家,科創板首現強制退市公司。“能上能下”新生態加速形成,上市公司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護投資者的根本舉措。”田軒認為,一方面要完善上市標准和上市程序,加強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滿足不同屬性、不同階段企業上市要求﹔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嚴格退市標准,加大退市執行力度,完善退市配套措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1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