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國家能源集團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

向“綠”向“新”轉型升級(走企業,看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丁怡婷
2024年05月23日06: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調度大廳,屏幕上展示著集團一組2023年的數據——煤炭銷量,約佔全國1/6﹔發電量,約佔全國1/7﹔供熱量,約佔全國1/8﹔鐵路貨運量,約佔全國1/9。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強調:“煤炭產業發展要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國家能源集團以煤炭兜底保能源安全,以煤電支撐保電力穩定,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著力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

  新疆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基礎設施開建,承接的項目採用全球首創二代直接液化技術,將極大提升煤制油效率﹔河北滄州“綠港氫城”新能源項目開工,打造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配套建設5萬噸級綠氨和綠氫設施……3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8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涵蓋煤炭、電力、化工、運輸等各產業板塊,總投資達4000億元。

  供得足——

  全力增強煤炭資源保障能力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國情,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55%以上。國家能源集團全力增強煤炭資源保障能力,擴大優質煤炭產能。

  建設智能礦山,提升採煤效率。

  陝西神木市,神東榆家梁煤礦薄煤層採煤工作面,工作人員輕點電腦啟動鍵,智能採煤機緩緩向前,烏黑的煤炭落入刮板運輸機向外運出。

  薄煤層,通常指厚度在1.3米以下的煤層,井下作業時常要弓腰甚至爬行。不僅如此,薄煤層夾在兩道厚厚的岩層中間,隨著煤層開採,原本有限的空間還會進一步變窄。

  “我們配置了移動紅外及可見光雙視攝像儀、移動拾音器等設備,採用無人化採煤模式,原來需全班11人操作,現在隻需3人巡視。工作面內實現無固定崗位作業,既保障安全、也提升效率。”榆家梁煤礦綜採二隊隊長趙雲飛說。

  國家能源集團加快建設智能礦山,突破掌握井工礦8.8米大採高、智能採煤、智能掘進、卡車無人駕駛等關鍵技術,近3年煤礦用工減少超5000人。

  優化運煤通道,提升輸送效率。

  煤炭採得出、還要運得快。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將黑鐵路專用線新建二線及電氣化改擴建工程建設正酣。“新疆已經成為全國煤炭供應的新增長極,竣工后可將運輸能力提升7.5倍,增至1.5億噸。”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天山鐵道公司副總經理李齊東介紹。

  山西忻州市,兩萬噸重載運煤列車從朔黃鐵路神池南站出發,穿越太行山脈,直奔河北滄州黃驊港。2023年,朔黃鐵路累計完成貨運量3.68億噸,創歷史最高紀錄。

  國家能源集團積極優化能源流向,加強產運銷儲用各環節建設,拓展疆煤出區、西煤東運、北煤南下等通道,大一體化供應格局持續完善。同時,抓住機遇擴大進口,發揮資源補充和價格調節作用,2023年航運公司自有船舶外貿運量同比增長7.5倍。

  用得好——

  持續深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持續深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當前統籌低碳發展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積極推進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動煤炭資源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並重轉變。

  煤電向綠色低碳化轉型——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江蘇泰州電廠,滿目蔥郁,一期兩台100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穩定運轉。“機組改造后,汽輪機缸效、熱耗率等性能指標優於改造設計值,機組綜合供電煤耗下降超14克每千瓦時,年節約標准煤可達6萬噸以上。”公司設備管理部副主任劉躍東說。

  不遠處,藍白交錯的管道、銀色的球形儲氣罐映入眼帘,這裡是亞洲最大火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項目。“焊接加工、冷鏈運輸等行業都需要二氧化碳。每年5月至9月的銷售旺季,槽罐車會排隊等裝貨。”公司營銷主管封碩介紹,項目通過技術創新,二氧化碳捕集率大於90%,捕集電耗較傳統工藝降低約10%。

  煤化工向高端多元化升級——

  今年2月,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萬噸級低黏度PAO基礎油生產裝置成套工藝包”通過專家組評審,這讓研發員白天忠很自豪:“PAO高端裝備潤滑油具有高熱穩定性、高抗氧化性,使用壽命比一般潤滑油長,相關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能源集團錨定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下大力氣延鏈補鏈強鏈,產品由煤制化學品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轉變,煤制油由技術儲備向產能儲備轉化,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增強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力,國家能源集團還相繼攻克了工業智能控制系統iDCS、礦井水地下水庫儲用、大型煤炭基地生態修復、煤電二次再熱、混氨摻燒、低風速高效風機、重載鐵路運輸等一大批關鍵技術。

  融得深——

  積極推動清潔能源多元化規模化發展

  毛烏素沙地,10.5萬畝光伏建設場區上,3000多名建設者忙著樁基施工、安裝支架,曾經的採煤沉陷區將“種上”太陽、重獲新生。

  “項目預計年底並網發電,每年可發出清潔電力57億千瓦時,比傳統火電廠可節約標准煤約114萬噸。”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項目負責人李晉原介紹,項目還規劃了“板上發電、板下養羊、鄉村振興、工業旅游”的發展模式,力求光伏發電與生態治理融合發展。

  世界超高海拔地區最大風電項目——西藏那曲歐瑪亭嘎風電場投產﹔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站——青海瑪爾擋水電站首台機組並網發電﹔成串成組開發水電,規劃建設大渡河、金沙江上游川滇段等6個清潔能源基地……國家能源集團全面加強綠色轉型發展,努力實現水風光發電協同互補和聯合運行。

  截至2023年底,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規模達9623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6078萬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歷史性突破1億千瓦。“十四五”末,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40%。

  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的過程中,國家能源集團加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立氫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專業運營氫能業務﹔牽頭設立中國氫能聯盟,構建“綠色氫能供應鏈”和“氫能聯盟服務鏈”體系﹔建成飛輪儲能、火儲調頻等一批新型儲能項目﹔牽頭開展未來產業深部地熱能開發利用等任務……

  “國家能源集團將在規模穩定性、多元融合性、先進高效性上發力,加快形成能源安全鏈、能源綠色鏈、能源科技鏈,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國躍表示。

(責編:岳弘彬、牛鏞)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