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專精特新成果

5月25日,在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聯通發布四項專精特新成果: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元景經濟大模型、聯數網和可信數據資源空間。
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
中國聯通在大會上發布的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將為企業提供更懂行業的MaaS服務,助力千行百業的“職業技能”快速構建,包括行業大模型、企業大模型及專屬應用。
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提供模型庫、工具箱、原生應用商店三大服務:模型庫中內置了超150個模型,涵蓋通用大模型、工業領域大模型、工業場景模型、基礎小模型等﹔工具箱中內置超100個開箱即用的工具,覆蓋大模型選模型、改模型、用模型全流程,幫助用戶實現0代碼、低門檻快速定制﹔應用商店還提供產品輔助設計、操作工序監測、安全生產合規、智能客服、編程助手等原生應用,方便用戶直接使用或二次開發。
更懂行業、更易定制、安全可靠是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的三大特點。具體而言,豐富的模型庫和落地實踐讓元景MaaS平台能更懂行業客戶需要﹔平台提供開箱即用的完整工具鏈,也可以公有雲、私有化、一體機等多種模式部署,有18個行業軍團專家的貼身定制服務,讓元景MaaS平台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並且,元景大模型已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並獲得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安全測試最高等級A級認証,平台服務更加安全可靠。
當前,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的落地仍處於探索階段,中國聯通秉承著融合開放的理念,創新生態合作模式,即中國聯通提供算力和算法,企業伙伴提供數據和場景,一起共研共創行業大模型。基於此,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實現“四個開放”:開放訓練算力、開放多參數版本通用大模型、開放MaaS服務、開放18個軍團超千人的行業專家能力。
目前,中國聯通已布局服裝、汽車、裝備制造、倉儲物流、電力、鋼鐵、礦山、紡織輕工、港口、化工等十大行業大模型,與多家頭部企業共研共創取得顯著成效。如,打造服裝大模型,與杭州某制衣廠聯合開發元景服裝大模型,從過去一個業務熟練設計師一天最多設計3到4款服裝,確定一款設計需要兩天左右時間,到如今大模型隻需3秒鐘就能生成設計圖,且看到上身效果,大幅提升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打造家電制造大模型,與某家電聯合共創的元景家電制造大模型,為工廠裝上智慧大腦。基於多模態大模型的生產合規視頻檢測技術,應用人工智能(AI)視覺輔助人工質檢,顯著降低了該家電洗碗機工廠的裝機不良率,品質提升50%。打造港口大模型,與南京港某公司合作中,中國聯通基於計算機視覺和大模型等AI技術,針對違章識別、集裝箱碼頭運營、水上運輸、港口理貨經營等20余個作業場景,研發了超過30項人工智能應用,既解決人員管理覆蓋不到位的難題,又實現了風險的實時預警、及時干預,事故率大幅降低。
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深化生態伙伴合作,誠邀各行業頭部客戶一起共研、共創、共贏,打造更多標杆應用,以實際行動助力我國新型工業化。
元景經濟大模型
依靠多年在經濟領域的業務深耕,中國聯通打造的元景經濟大模型針對經濟領域的各類重點場景,如宏觀經濟、工業經濟、產業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等開發了智慧問數、智能分析、預測預警等特色功能,以人機對話互動的方式提供經濟領域知識整合、分析、輸出等服務,能夠滿足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個人等用戶在經濟領域的業務需求,降低經濟研究門檻,提高研究效率,致力成為經濟領域工作者身邊的“AI經濟助手”乃至經濟學家。
聯通智慧足跡公司總經理李振軍表示,元景經濟大模型打造的經濟數據分析智能體,以極簡交互完成復雜分析,自主解析數據趨勢及特點,並挖掘產生數據變化的原因。在數據、模型、智庫上具備三大特色優勢。
在數據上,挂載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類數據。結構化數據主要以政務數據、公開統計數據和高頻大數據為主。非結構化數據主要包括各類經濟學著作、政策、報告等。截至目前,已挂載經濟學相關文章和研究報告500萬+,高質量知識切片1億+。
在模型上,以元景大模型為底座,元景經濟大模型提供語義理解、語言分析、邏輯推理、意圖識別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提示詞工程、MoE技術實現了模型在經濟領域的能力強化。將經濟研究常用的宏觀經濟監測預測預警、產業圖譜以及企業監管與風險識別等3000多經濟模型,打造成可被經濟智能體調用的各類專家模型。
在智庫上,為了保持元景經濟大模型的專業性和前瞻性,與社科院、宏觀院、清華、北大等高端智庫開展合作,打造經濟大模型的專業知識庫與專家模型庫,將經濟學知識、產業知識與大數據技術結合,形成獨特的數智引擎能力。
目前,元景經濟大模型已在多省市政府及部委落地應用,賦能經濟運行調度日常工作,提升人工智能輔助經濟決策能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久蓄能。
聯數網
近年來,我國數據生產量和存儲量持續快速增長,數據資源規模保持全球第二位。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具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乘數效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
中國聯通高速數據網絡——“聯數網”的發布,是中國聯通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憑借過去幾年全面參與數字中國建設,參建近20省數字政府平台應用及運營積累的實踐經驗的成果轉化。
中國聯通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的典型場景問題,結合聯通在聯網通信和算網數智主業上的資源稟賦,打造了從數據資源供給方到需求方,從網絡層到數據應用層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端到端一體化數據資源服務能力。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數據智能事業部總經理宋雨倫博士表示,“數據要素必須通過不斷地流動、融合,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產生更大的價值。例如,在東數西算場景中,海量數據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長距離傳輸﹔區塊鏈、隱私計算對數據的傳輸要求則是小量高頻,高並發、低時延﹔智能網聯、AI自動駕駛對數據的傳輸要求是高可靠、高安全。因此,網絡傳輸數據服務是個優化問題,是在不同業務場景需求下,對高通量傳輸、高安全保障和高質量服務等組合因素,在成本限制下的最優解問題,優化函數目標是滿足業務需求下的成本的最小化。”
中國聯通基於高通量傳輸、高安全保障、高質量服務的承載網,基於泛在接入、10M到400G的彈性帶寬等承載能力,為上層數據准入、登記、發現、交易等數據流通應用提供了意圖識別、互通服務、智能編排、軟件定義的層次化能力服務體系,打造了高彈性帶寬、超低時延、靈活組網、任務式傳輸的數據高速網絡——聯數網,形成業務定義、網隨數動、數網一體、安全可信的特色能力優勢。
目前,聯數網已取得顯著成效。在某市國企行業數據聯數網項目中,中國聯通充分利用“數網一體”的架構優勢,實現了12個關鍵節點間的自有數據與水務、公交、能源、安防等領域的數據融通互聯,通過“業務定義”構建了按需定制的超低時延確定性網絡環境,服務於日均百TB的數據交換和萬級數據應用並發,確保毫秒級隱私計算數據傳輸時延,並對數據安全實現有效保障。
可信數據資源空間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據總量呈爆發式增長,如何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聯通數科積極參與國家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產品與服務體系,正式推出“可信數據資源空間”平台,集數據開發、互通、利用、安全一體化服務於一體,致力於為數據要素流通利用提供網絡可信、存儲可信、數據可信、流通可信、利用可信的基礎設施。
“可信數據資源空間”平台可以有效解決數據資源供需兩側以及數據權屬各方在數據要素融通場景下的切實痛點,針對數據高效流通使用、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需求,提供覆蓋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流通全流程服務。例如面向公共數據協作運營需求,平台搭建多元資源、多模生產、數商運營、科學計費為特色的運營專區,構建前店后坊的運營模式,打造具有“多元資源管理、多模生產加工、數商運營服務、科學計量計費”特色的運營平台,充分利用、對接公共數據資源和數據交易平台,促進數據要素繁榮良性循環發展,形成多元數商產業聚集效應﹔針對跨境數據流通的需求,平台構建的跨境數據緩沖區可以幫助用戶在安全技術和制度雙重保障下,實現數據跨境有序流動、融合開發﹔同時輔以安全熔斷機制,對重大風險進行快速響應。
技術方面,“可信數據資源空間”平台將運營商網絡優勢與大數據的海量數據存算能力、區塊鏈的可信憑証能力及隱私計算技術、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分析、識別能力進行技術融合創新,構建了共享開發、隱私計算雙模式和可信產品、可信憑証雙流通的生產流通體系,可以實現數據流通參與主體共同治理、支持多種數據開發利用模式、全流程上鏈安全可溯,在保障數據主權、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確保了數據要素合規、高效、高質量的供給流通。
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加強數據產品與服務體系建設,助力數據要素市場構建可信數據資源空間,為建設數據要素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