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三夏”新觀察:新農人、新農機、新模式夯實端穩中國飯碗底氣

人民網記者 李棟
2024年06月18日14: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冬小麥收獲面積達3.15億畝,進度為92.6%。

今年“三夏”期間,新農人成“興農人”,新農機馳騁,新農技出彩……種糧從“靠經驗”變“靠科技”,售糧從靠人算變靠“技”算。沃野千裡,農業現代化質感飽滿,新質生產力動能澎湃,不斷夯實端穩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新農人成“興農人”

每年小滿節氣過后,全國“三夏”大面積機收作業由南到北漸入高潮。近年來,參與麥收作業的農機手中,開始涌現出95后、00后的新農人身影。

所謂新農人,是指那些運用現代科技知識,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新農人隊伍不斷壯大,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麥收期間的每一個清晨,95后跨區農機手姜曉娜就爬上了3米高的農機,鑽進駕駛室內,利落地撥著操縱杆,與發動機同時開啟的還有手機直播間……

“直播自己開農機的初衷是為了向其他機手們討教經驗,但沒想到,直播間裡最多能達到一萬多人觀看,還能接到單。”姜曉娜說,和以往熟人介紹接單的方式不同,她這次從老家安徽亳州到河南來“接單”是源於和“粉絲”的雙向奔赴。

“在農忙的時候,爭分奪秒收完小麥之后的成就感難以形容,尊重與責任是年輕人獨特的精神享受。”這是姜曉娜3年機手生涯的最大感觸。

全國鄉村人才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著力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形成了40多萬人的農業科研隊伍、620多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培育900多萬名高素質農民,形成了“頭雁”領飛、“雁陣”高飛的農業發展模式,為農業農村發展持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提供有力支撐。新農人正在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力軍。

新農機提供高效率

農機給力,種地省力。農業機械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生產要素。沒有農機現代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

小麥要實現大面積提單產,“機”不可失。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不僅能使小麥生產更加高效,節約人力和物力,還能保証小麥的品質和產量,進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節本增效”。

當前,全國小麥收獲主戰場迅速向西轉移,甘肅省1100萬畝小麥也自東向西、由南向北陸續開鐮。

微風吹拂,麥浪滾滾。在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蔣家村,40多台不同型號的聯合收割機、打捆機、免耕機馬力全開,在麥田中盡顯風採。

“農機是‘三夏’小麥收獲的主力。小麥機收的成效,直接決定了夏糧的豐收成色。”涇川縣田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完璽龍介紹,以前用小型機械一天隻能收80畝小麥,現在大型機械10小時就能收200畝小麥。“夏收的省時高效,是近年來新型農機提檔升級帶來的結果。”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管理處處長劉文武介紹,今年全省小麥種植面積1100萬畝,計劃組織1.4萬台小麥聯合收割機投入“三夏”機收作業,完成小麥機收面積1010萬畝以上,機械化收獲率達到91.8%以上。

“三夏”工作,“搶”字當頭,新型農機大顯身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三夏”期間,全國各地預計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650萬台(套),壓茬推進夏收、夏種和夏管機械化作業,其中聯合收割機60多萬台,參與跨區作業的達到20萬台以上。

新模式帶來新活力

今年未到大面積收獲時,不少還長在地裡的小麥已經被賣了出去。在江蘇,“預採購”模式讓種糧戶提前鎖定“好”價格。

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南京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廳內,一筆筆交易信息在大屏上輪番閃現,線上和線下實時展現著競價交易過程。

今年夏糧收購中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正悄然盛行。“在田小麥尚未成熟即以訂單形式鎖定,以較好的價格提前線上成交,實現了從賣‘現貨’到賣‘期貨’的華麗轉身。”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負責人介紹,這是江蘇今年在夏糧收購中推出的小麥“預採購”新舉措,江蘇糧儲部門指導糧食收儲企業和種糧農民以預售訂單形式,通過南京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平台將尚未成熟收割的小麥提前預訂採購。“這項新舉措得到眾多糧食收儲企業和種糧農戶好評。”

據介紹,“預採購”一方面幫助種糧農戶在收割前就提前完成了賣糧合同簽訂,鎖定了買家,在國家平台監管下,在原糧交割后賣糧款就可以及時、足額、安全入賬。另一方面承擔政策性儲備糧收購任務的國有儲備企業、社會化倉儲和加工企業,既鎖定了穩定的糧源,也確保了原糧質量,採購價格也經過了充分、公開的競爭。

江蘇省糧油商品交易市場副主任孫家喜表示,在平台交易的每一筆業務全過程公開,所有數據永久保存備查,可以防范“人情糧”“問題糧”出現,符合糧食監管政策和廉潔風險防控要求。

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國家糧食交易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在做好政策性糧食交易服務的同時,大量引入國有糧食企業和社會糧食經營主體進場交易,形成了一整套規范、完備的交易流程管控以及質量保障、交割保障和資金監管制度。今年夏收正式開始前,該市場已完成“預採購”小麥60萬噸。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糧食生產步履不停,大國“糧”策因地制宜精准實施,不斷豐盈“大國糧倉”。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