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能源行業加大油氣增儲上產 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4年06月18日16: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2024年是“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10年間,我國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化石能源供給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能源輸送能力顯著提高,我國已基本形成煤、油、氣、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強勁動力。

在油氣勘探領域,日前,在塔裡木盆地,我國超深層重點風險探井——奧探1井成功完鑽,完井井深9416.6米,垂深9314.61米,刷新了亞洲碳酸鹽岩儲層大斜度井垂深最深紀錄﹔在四川盆地,資陽2井完鑽井深6666米,測試獲日產125.7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日無阻流量306萬立方米,金頁3井完鑽井深5850米,測試獲日產82.6萬方高產工業氣流,我國深層、超深層寒武系頁岩有望成為頁岩氣新的接替層系﹔在珠江口盆地,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在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流花油田精准就位,為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年內投產奠定基礎……

這只是油氣行業加大增儲上產保証能源供給的一個縮影。10年來,中國石油堅守國內原油年產1億噸的效益穩產線,大慶油田原油產量連續9年實現硬穩產,富滿油田建成我國最大超深油田,吉木薩爾頁岩油進入規模效益開發,長慶、西南、塔裡木等氣區“糧倉”殷實,為西氣東輸、川氣東送提供穩定而充足的氣源支撐﹔中國石化勘探發現塔裡木盆地順北超深層十億噸級大油氣田,培育川東南萬億方頁岩氣大氣區,探明川西、中江、東勝、威榮等千億方大氣田,實現了原油穩增長、天然氣大發展、非常規大突破﹔中國海油發現了6個億噸級大油田、6個千億方大氣田,持續推進油氣勘探再提質、產能建設再提速、開發生產再提效。

一系列舉措取得明顯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1至5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8910萬噸,同比增長1.8%﹔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10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2%。2023年,國內油氣產量當量超過3.9億噸,連續7年保持千萬噸級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幅達1170萬噸油當量,形成新的產量增長高峰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認為,石油消費將在未來更多回歸原料屬性,在國家能源安全和民生需求方面,分別發揮保障“急需”和穩定“基石”的作用﹔天然氣憑借低碳、穩定、經濟的特點,在節能減排過程中不可替代,對國家能源安全發揮“保障”作用,且與新能源具有“共生共榮”的特點,具備最佳“伙伴”作用。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召開的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專題座談會指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處理好新能源的建設和消納的關系,實現高效利用﹔處理好新能源快速發展和傳統能源穩定供應的關系,實現安全可靠替代﹔處理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關系,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中國石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日前在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座談會暨第七屆石油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論壇上表示,中國石油多措並舉增強能源高效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油氣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貢獻。站在新的起點上,要加快頁岩油氣、深層煤岩氣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持續深化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規模開發和綜合利用,全力推進煉化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新時代新征程能源供給革命。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