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培育大國工匠 職業教育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4年06月18日19: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目前,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涌現,有力支撐了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當前,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此前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統計,預計到2025年,僅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技能人才缺口將達到近3000萬人。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打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人才支撐,是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與此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培養拔尖人才,也要培養大國工匠、技術技能人才,需要實實在在辦好職業教育。

為進一步辦好職業教育,中辦、國辦此前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

在政策引導下,多地在職業教育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以重慶市永川區為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永川建設西部職教基地”。近年來,該區圍繞建設西部職業教育基地目標,在規劃上優先考慮、經費上優先投入、政策上優先保障,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其中,2024年首次招生的重慶現代制造職業學院是重慶市永川區發展職業教育的縮影。

“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首批5個專業招生,計劃面向重慶、四川、河北、安徽、山東、湖北、黑龍江、內蒙古等8個省區市招生1500人。”重慶現代制造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確立“校企一體、工學結合、手腦並用”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共建管理團隊、共建師資隊伍、共建專業集群、開發專業課程、共建實訓中心、共建研發中心﹔對接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和重慶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重點建設新能源工程、現代裝備制造、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應用和現代商務五大專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該校負責人介紹,學校與企業共建“校中廠”“廠中校”,與相關企業合作共建20余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有傳感器與測控實驗、電機拖動與控制、電子產品設計、電工與供配電技能和新能源等校內實訓室,保障學習過程與生產過程相互融通。

“產教融合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業內人士認為,高校要與企業、行業等緊密合作,共同進行人才培養、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做到“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提高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匹配度,有效降低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