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從一度綠電探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智慧”密碼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4年12月31日14: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12月30日,作為我國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項目之一,青海冷湖廣竣50萬千瓦風電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年發電量超15億千瓦時﹔12月27日,臨高海上風電項目首批風機並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綠電約18.5億千瓦時﹔12月24日,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首批風光基地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年均發電量達36億千瓦時……

近年來,在“雙碳”背景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強勁,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8.2億千瓦,同比增長46.7%﹔風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19.2%。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發展,對於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及能源保供具有重要作用。這有助於在總量上增加清潔電力供應,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也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風光互補,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與此同時,當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數字技術加速與可再生能源產業融合,打造具有多維感知、遠程控制、分析預測、多元信息融合判斷的智慧電站,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在雲南省曲靖市,在富源西風電場中控室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每6秒可以將集控設備的實時畫面、數據傳回並顯示在大屏幕上。

“我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富源西風電場打造了‘數字孿生+超算中心’智慧風電場系統。通過收集多年來這一地區的風力、降水等數據,建立分析數據的專家模型,讓風機每一次細微變化能被感知,讓每一度綠電可知可控。”雲南國際富源西風電場負責人李軍表示,與傳統運維方式相比,該風電場年發電量預計提升1.1%左右,以全年發電19億千瓦時計算,相當於多發電2000多萬千瓦時。

類似的場景也在光伏電站上演,在雲南省元謀縣班果光伏電站內,軌道機器人在電站升壓站來回穿梭,原本2個小時的人工巡檢可縮短至20分鐘﹔借助熱成像攝像機、擬人態傳感器等設備技術24小時監測,發現問題秒級響應……

“班果光伏電站有13萬塊光伏板,點多面廣,每次人工抽檢測大概100塊,3個人需要1天才能完成,人工巡檢難度大且效率低。”班果光伏電站負責人高鄧鴻介紹,今年3月班果光伏智慧電站建設項目建成后,紅外測溫攝像頭可以精准感知溫度變化,測溫排查也僅需一兩個小時,准確率達到99%左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國家能源局此前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聚焦原創性、引領性創新,加快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促進創新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培育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新優勢。

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5G技術融合發展,正改變能源的生產、運行、傳輸模式,通過數字化賦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