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去哪兒:走進澳門,赴一場共同發展之約

2025年春節期間,澳門總出入境客量約491.8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0.6%。從文旅產業發展脈絡來看,1999年回歸之際,澳門年接待游客數量約為700萬。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澳門入境旅客超3400萬。
越來越好的不止文旅。近年來,澳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春節假期剛過,《記者去哪兒》欄目走進澳門,赴一場共同發展之約,見証當地持續優化的政策和產業機遇,傾聽社會祥和穩定新聲。
“比蛋撻更‘香’的是政策和機遇”
在澳門,街邊隨處可見蛋撻小店,這道點心也成了城市的名片之一。
二月的一個周六上午,位於澳門果欄街的八目烘焙門口,排滿了購買新鮮出爐蛋撻的食客。剛出爐的蛋撻滿街飄香,底部的撻托輕薄酥脆、內部的奶油蛋羹香嫩順滑,最誘人的是加熱成焦糖色的頂部。
“傳統葡撻外酥裡嫩,但口味偏甜,我們為了迎合更多旅客需求,在保留口感的同時降低甜度。”八目烘焙屋有限公司董事郭子華告訴《記者去哪兒》欄目,店鋪在澳門開設3家實體門店,其中,位於大三巴附近的店鋪還加入了手信、藥房等品類。
“澳門因回歸祖國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各種優惠政策也給港澳同胞信心和魄力,去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在郭子華看來,更“香”的,是國家對於澳門青年的扶持政策。如今,位於深圳的兩家八目烘焙店鋪已經開門迎客,更廣闊的內地市場正等待發掘。
“依托好資源讓更多科研成果盡快落地”
2024年3月1日零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封關運行。這項為合作區與澳門居民“量身定制”的創新政策,也成為加快琴澳一體化發展、推進“一國兩制”的新示范。
對於普強(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何國濤而言,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已從願景變為現實。
“我家住在澳門半島,公司在橫琴設有實驗室。上班有時走橫琴口岸、有時走拱北口岸,通勤半小時就夠。”何國濤說。
據拱北海關所屬橫琴海關旅檢一科副科長譚文浩介紹,隨著客貨車粵澳聯合一站式模式落地,日均超6千輛次跨境客車暢享“一腳油門過關”。
何國濤公司在橫琴的實驗室,就設在南方電網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選擇這裡,正是看重這裡提供的行業領先“大瓦特”模型技術支持和開放的數據資源共享。在企業家眼裡,粵港澳大灣區是擁有更多好機會的地方。
據南方電網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運營團隊負責人張良介紹,共享實驗室的建設,旨在為區域能源發展提供一個創新平台,推動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滿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
“依托政策紅利和各類資源,我們拿到更多電力行業的項目。”何國濤坦言,希望科研成果能盡快在澳門、內地甚至全球市場轉化落地。
“以穩定供電促進澳門經濟社會多元發展”
一到夜晚,澳門霓虹璀璨。20世紀60年代,澳門依靠自己的獨立小電網運營,停電多、用電難的困境已成為歷史。
“到2024年底,澳門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2.35億千瓦時,用電最高負荷達到112.9萬千瓦,平均停電時間低至約0.35分鐘。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了澳門經濟社會多元發展。”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系統調度部總監劉筱駒告訴《記者去哪兒》欄目。
記者了解到,自1984年粵澳電力聯網以來,聯網線路由當初的2回110千伏線路,發展到現在的8回220千伏線路聯網供電、4回110千伏線路備用的“8+4”供電格局,供電能力提升超10倍。
據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系統運行部總經理林桂輝介紹,澳門近九成的電力由內地通過廣東供給。如今,為滿足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電力能源需求,2024年,珠海供電局在輸、變、配、用全領域開展了“電鴻”示范建設,成果在對澳供電關鍵變電站、聯網線路通道,以及澳門回歸保供電等場景得到廣泛應用,為確保對澳供電安全穩定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粵澳電力實現聯網40年來,內地對澳門累計供電量超750億千瓦時。這背后,是萬家燈火,更關乎經濟發展。
當《記者去哪兒》欄目走在澳門大街小巷,煙火氣間,小店招牌不停閃爍﹔氹仔街頭,光影盛宴應接不暇,祖國的掌上明珠,正愈發璀璨﹔打開微信、支付寶,就能支付、掃碼乘坐公交車,各類便利化舉措進一步方便游客和本地居民……
一個充滿人間煙火與發展活力的澳門,更加精彩紛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