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山西朔州年均消納煤矸石2100多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率為73%

煤渣渣變成香餑餑(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劉鑫焱  馬睿姍
2025年02月20日06: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推動固廢生電,探索綠色轉型路徑﹔生產多種產品,形成4大產業集群﹔攻關關鍵技術,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作為典型煤電大市,山西朔州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廢資源,固廢綜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山西朔州是典型煤電大市,連續4年原煤產量超過2億噸、發電620億千瓦時以上。隨之而來的,是每年產生煤矸石3300多萬噸、粉煤灰1000多萬噸。一座座矸石“山”,倒逼朔州持續探索固廢綜合利用的綠色轉型之路。

  利用固廢資源

  實現就近發電

  朔州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巨型礦坑裡機器轟鳴,電鏟揮舞巨臂,厚厚的煤層瞬間剝離,被傳送帶運輸到附近的洗煤廠。洗煤廠內,分選設備將煤與矸石分離,洗選好的煤炭被運往各地,分離出來的煤矸石則被運至廢料場,聚成如山的矸石堆。

  這些煤矸石又將去向何處?

  記者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工業廣場西側的平朔煤矸石電廠找到了答案。巨大的汽輪發電機組正在運行,傳出陣陣轟鳴聲。發電機組吃進的“原料”並非原煤,而是在原煤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煤矸石。

  幾百米外,洗煤廠的煤矸石順著皮帶被運送入爐,燃燒后產生熱能,經過汽輪發電機組轉化為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向平朔礦區供熱。工作人員介紹,煤矸石的發熱量較低,不符合生產生活用煤熱值標准,過去直接當作廢物進行處理。現在,電廠把煤矸石和中煤混合,達到發電熱量要求。

  “目前,26台低熱值煤電機組已經完成改造,實現污染物超低排放、生產廢水‘零排放’,每年減排粉塵約1萬噸、二氧化硫約2.2萬噸、氮氧化物約2萬噸。”平朔煤矸石電廠副總經理王鵬程介紹。

  朔州充分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固廢資源,就近選擇煤電廠較為集中的區域布局產業、進行消納。目前,當地年均消納煤矸石2100多萬噸、粉煤灰1000多萬噸、脫硫石膏130多萬噸,固廢綜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促進綜合利用

  打造產業集群

  除了用來發電,煤矸石還有什麼用處?

  山西晉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煤矸石被精細粉碎后,混合加入莫來石粉、氧化鋁與藍晶石等多種礦物“味精”,再由機器壓制成一塊塊方正的莫來石毛坯。滿載著毛坯的一輛輛窯車,緩緩駛入焙燒窯爐。48小時后,當窯車駛出窯尾,煤矸石已經變成了高檔建筑材料莫來石。據介紹,莫來石產品廣泛應用於陶瓷、冶金、鑄造、電子等行業,不但市場價值較高,而且供不應求。

  “這種莫來石中,煤矸石佔比達70%,消化煤矸石的效果比較顯著。”山西晉豫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副總經理楊志平介紹,“每年每條生產線可生產5萬噸莫來石,消耗煤矸石10萬噸。”

  在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重點實驗室,煤矸石也實現了“變身”。經過磨礦、制漿、分級等多道工序,煤矸石進入煅燒回轉窯高溫加熱,內部晶體受熱發生物理變化,結構重新排列,從而產出催化劑、顏料、填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

  在這裡,煤矸石還被做成塑料、橡膠、電線電纜、涂料、油墨、化妝品、殺虫劑等多個領域產品的填充劑和延展劑,煤渣渣變成香餑餑。

  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朔州圍繞煤矸石堆,建成朔州神電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懷仁宏力再生綜合利用工業園、平魯北坪循環經濟園等特色固廢園區﹔投產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86家、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73家、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企業11家﹔由煤矸石“變身”的產品拓展到7大領域200多個品種,形成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綜合利用和脫硫石膏綜合利用4大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群。

  攻克關鍵技術

  破解堵點難點

  懷仁市毛皂鎮柳東營村800余畝重鹽鹼地裡,玉米、西瓜等作物長勢正好。在朔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暢吉慶教授團隊研發的相關專利技術支持下,煤矸石被用在鹽鹼地修復過程中。“加上關鍵性的激活劑、調節劑和中間體等材料,修復后的鹽鹼地能達到相關土壤標准,可以種植農作物。目前正在試驗階段,玉米出苗率可達100%!”暢吉慶介紹。

  朔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來,以技術引領廢棄物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科技人才市場化,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成為當地以技術研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據介紹,朔州已與國內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聯系合作關系,重點打造提升晉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晉坤礦產品技術中心、中煤平朔技術中心、懷仁宏力再生技術中心等研發創新平台。

  “攻克關鍵技術,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點和堵點,才能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接下來,我們將吸引石油企業落戶平魯區,逐步建成石油催化劑全產業鏈,預計每年產值可達20億元。”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亞軍說。

  技術為本,持續創新。朔州積極發展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探索“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新產品”的綠色發展路徑,逐漸形成了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的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雛形。“未來,朔州將以這些科研院所、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為依托,探索建立多模式產業創新聯盟,開展固廢綜合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廣應用。”朔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解麗文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0日 11 版)

(責編:白宇、衛嘉)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