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大腦皮層復雜布局
2025年02月20日06: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吳月輝)當我們思考、學習、感知世界時,大腦中的神經網絡正在悄無聲息地運轉。千億個神經元通過數以萬億計的連接,將信息高速傳遞。這些復雜連接的布局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不同腦區如此規則地分布在大腦皮層?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腦網絡組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皮層連接拓扑結構與遺傳特性的內在關系,相關研究已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
人腦在胚胎發育時就已經開始按照某種“設計圖”進行建造,而這張設計圖的“藍圖”正是基因。新研究提出一種假設:考慮到基因和連接在數目上的巨大差異,遺傳編碼與區域間連通性之間並非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通過某種更高效的組織原則,使基因在大腦皮層上呈現特定的嵌入模式,從而指導白質纖維束在空間中的布線。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博士生李德瑩說:“通過對數據的綜合分析,我們發現了三種主導的腦連接拓扑軸——背腹軸、前后軸和內外軸。這三個軸不僅反映了皮層內連接的變化規律,還與胚胎期發育中的形態發生梯度和遺傳梯度密切相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樊令仲表示,這項研究的核心結果之一,就是定義了全腦尺度的腦連接模式,即“全局連接拓扑”,並發現其與基因表達之間存在顯著的吻合。這種吻合表明,盡管基因數量與神經連接數量相差懸殊,但基因可以通過某種簡單的規則影響復雜的連接布局。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0日 14 版)
(責編:白宇、衛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