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營業總收入首次破萬億元

2月22日,中關村傳來好消息:2024年中關村40家特色產業園營業總收入突破萬億元。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這是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營收總規模首次破萬億元。
“就在本月,我們園區企業北京錦籃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基因治療藥物GC310注射液剛剛拿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許可。”春節假期后復工第一周,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總經理伍小磊幾乎沒時間休息,臉上按捺不住喜悅。
開園不到1年,這裡已引進1位諾貝爾獎得主、7位院士、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專精特新企業和1家瞪羚企業,以及27條1類創新藥物研發管線入駐。
記者走進一棟青灰色建筑,園區企業北京五加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商業化生產線剛剛完成了錦籃基因研發的另一款藥物GC101腺相關病毒注射液第二批產品的生產。在4層的質檢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這批注射液進行質量檢定。
2月12日,北京錦籃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做注射液的分析檢測。新華社記者張漫子 攝
作為園區的“大管家”,伍小磊一見到錦籃基因創始人吳小兵博士,就問起GC310注射液的最新進展。“細胞與基因治療是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重要新賽道,我們的科技企業每時每刻都在與時間賽跑,力爭新突破。而園區要提供的不只是空間和場地,更重要的是產業資源支持,讓企業輕裝上陣,為創新藥從‘書架’到‘貨架’提速。”伍小磊說。
加速奔跑的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是中關村特色產業園錨定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創新活躍、特色鮮明、服務精准、要素齊全、產業集聚,使中關村特色產業園成為一張享譽海內外的金字招牌。
“聚集企業5000余家、專業孵化器50余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00余家、各產業基金50余支累計規模超過900億元……”中關村特色產業園一個個屢創新高的數字背后,是服務創新支撐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產生的“強磁場”,吸引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不斷聚合。
“中關村特色產業園營業收入首次破萬億元,不僅表現為入駐企業數量更多了,還體現在企業發展勢頭更好了。這不僅是單個企業、園區的點狀突破,更重要的是創新性產業集群發展能級的全面躍升。”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園區處副處長劉亞軍告訴記者。
往北部的中關村軟件園走走,園區午后熱鬧非凡。千方科技、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啟明星辰、廣聯達、軟通動力,知名企業帶動新興企業,共同孵化出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人、物聯網、數據安全、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
“做長創新鏈、做強服務鏈、延長價值鏈、打通資本鏈,過去1年中關村軟件園持續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導入關鍵創新資源,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不斷提升應用場景、人才培養、創新孵化等特色服務,以協同創新的園區產業生態促園區企業快速騰飛。”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愛娜說,園區先后培育出網易有道、萬集科技等27家從苗圃到上市的企業,誕生了小桔科技、跟誰學等多家獨角獸企業,以及國盾量子等一批掌握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成為我國軟件信息行業智力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產業最集中、單位經濟產出最高的創新區域之一。
圖為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中心。(受訪者供圖)
“產業發展能級的躍升,一方面歸功於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源自不斷創新的園區運營機制,不斷提升的服務精細度,不斷完善的專業化運營水平。”劉亞軍介紹,專門為硬科技企業搭建的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產業服務平台,顯著降低了中關村中小企業研發成本。有針對性引入的科創、金融、市場等資源要素,讓“創新雨林”的土壤更加肥沃,吸引越來越多硬科技“種子”入園。
今年,中關村這片創新熱土上,還將有一批新的特色園區拔節而起,以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為北京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動能。(記者張漫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