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發揮“穩定器”功能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5年07月19日17:13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保險作為金融領域的重要力量,承擔著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金融監管總局此前發布的《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指出,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防范化解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聲音插上翅膀,讓故事有了溫度。”中國太保總裁趙永剛表示,中國太保要提升服務質效,從產品設計到投訴處理各個環節,優化改進管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用愛和責任守護美好生活。

提升金融素養和消費者保護

“感謝你們帶來的反詐知識宣講,內容非常實用,對學員們很有幫助。”殘疾人之家陳老師說。

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期間,中國太保產險溫州分公司人員走進婁橋街道殘疾人之家,通過“保險知識問答”“連詞成句”等互動游戲,幫助他們識別金融詐騙陷阱,了解保險保障功能。

這是保險機構加大力提升公眾金融素養的縮影。當前,中國太保壽險圍繞“太保服務”“三適當”“金融反詐”等話題,瞄准“一老一少一新”重點群體,推進“保險五進入”、舉辦主題沙龍、專題直播等活動,讓公眾全面認識保險﹔中國太保產險在營業廳設有公共教育宣傳區,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系統、深入的金融學習資料,並結合豐富多彩的活動,宣傳金融知識,提升公眾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關乎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活動,普及保險知識,增強了公眾對保險認知。這對於推動保險行業健康發展,提升全民風險保障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提升保險行業整體公信力和美譽度。

以暖心舉措做好金融服務

中國太保壽險深圳分公司值班店長陳斯斯接到一個特殊來電,兩位年過七旬的異地客戶因行動不便且不熟悉環境,遲遲未能找到服務網點。

“聽著電話裡老人焦急的聲音,我立即攜帶移動服務終端設備在老人休息的地方給他們辦理完相關業務,又幫助他們在手機上綁定了公司官微,演示了保單查詢、客服等功能,確保老人今后可便捷使用線上數字化服務。”陳店長說。

《指導意見》明確,要提升普惠保險服務質量。提高普惠保險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線上承保理賠能力。提供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方便有需要的群眾。

在政策引導下,中國太保壽險放大微信公眾號“關愛版”界面字體,創新“一鍵預約上門賠”服務,讓老年客戶足不出戶完成理賠﹔中國太保產險北京分公司在各門店配置愛心座椅、無障礙輔助工具以及適老化設施等,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求。

以保險保障提升民生溫度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許多農村人口進入城鎮,成為新市民。為了讓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需要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守護他們的健康與安全。

《指導意見》中指出,聚焦建筑工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網店經營者等新市民群體和靈活就業人員,開展相應的新就業形態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業務。

“我們以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的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行業為重點,參與‘新業態職業傷害保險’試點,逐步健全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為新業態從業人員保駕護航。”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說。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機構要創新產品和服務,為老年人和新市民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保險保障。

“這樣的腦健康篩查,我們太需要了,應該多多推廣。”在近期舉行的2025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上,在中國太保記憶花園展區的“健康小屋”裡,AI眼動認知評估、腦健康評估等認知障礙早期篩查聚集了許多老年人排隊體驗。

據介紹,中國太保推出了聚焦阿爾茨海默病全周期管理的“守護記憶”普惠型認知障礙專病保險,提供從早期篩查到終身照護的全周期服務,為“困在時間裡的老人”保駕護航。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不僅是風險補償的工具,也是連接公益資源的紐帶。公益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反哺保險生態的養分。無論是保險的風險保障,還是公益的社會關懷,最終是為了讓每個生命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具溫度,這也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的體現。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