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光熱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交流會舉辦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夏曉倫)“哈密是全國風光資源好、開發潛力大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哈密市聚焦打造千億級電力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做好‘風光無限’文章,加快‘追風逐日’步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委副書記、市長吾拉木江·熱依木在近日舉辦的2025光熱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表示。
交流會上,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長劉亞芳表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當務之急是要多措並舉、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儲能,迅速提高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復合型儲能、耦合型儲能是長時儲能的重要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表示,太陽能熱發電未來面臨材料成本與規模化生產難題、長期光照穩定性問題、柔性/可穿戴系統集成技術瓶頸、系統成本四個挑戰,未來要重點發展AI優化材料設計、光熱-發電混合系統、可持續可降解光熱制劑開發。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表示,能源電力系統綠色化勢在必行,經濟儲能技術是利用可再生新能源的關鍵,也是為未來算力、數據中心提供綠色能源的基礎﹔氫賦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統能夠實現局域能量平衡,保証系統經濟性,構建市場可復制的分布式零碳能源系統,改變碳排放與發展權關聯、減碳必須付出代價的認知。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肖立業表示,可再生新能源+儲能+發電/熱電聯供技術在經濟上具有較好的優勢,並具有較好的應用場景。未來可在系統設計、集成和降本增效領域進一步研究,可為“雙碳”目標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和途徑。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孫銳表示,壓縮空氣儲能發電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可以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可以發揮我國火力發電產業的優勢,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市場需求。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發展部主任魯剛表示,新型調節資源體系建設要先行,對光熱、新型儲能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應立足引導助力其在調節資源體系整體變遷中整體功能價值發揮﹔面對新能源全面入市,新型儲能發展將由強制配儲政策驅動,逐步進入“市場化收益機制+成本下降”驅動的增長階段。
交流會期間,新疆哈密“光熱技術研發中心”揭牌。據介紹,該中心由大唐新疆發電有限公司、中能建新疆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與本地高校聯合產業鏈企業共建,創設“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協同機制,聚焦30萬千瓦級光熱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攻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