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農村公路條例》系列解讀三

推進農村公路治理 破除城鄉要素流動壁壘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2025年07月27日09:34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在內的農村公路,是我國公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公益性基礎設施。近日,國務院公布了《農村公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條例》旨在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適應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

《條例》作為我國農村公路領域的首部行政法規,對支持和保障農村公路發展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為保障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伍振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伍振軍進一步分析稱,《條例》制定實施,是把農村公路事業納入法治軌道的關鍵舉措。《條例》將長期分散的政策實踐經驗,整合上升為行政法規,有效填補了法治空白,標志著農村公路治理從“政策驅動”轉向“法治引領”,必將有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條例》制定實施,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條例》針對農村公路發展面臨問題挑戰,圍繞提高農村公路路網質量、加強管理養護、提高運營水平、強化安全保障等方面完善制度設計,推動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村民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為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條例》制定實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國農村公路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464.5萬公裡,佔全國公路總裡程的近85%,形成了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網絡,覆蓋全國近5億農村常住人口,農村地區行路難的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農村公路成為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載體。發展農村公路事業,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直接體現,從國家層面回應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時代之問。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導性條件。伍振軍表示,《條例》圍繞農村公路建設,確立以提升路網質量為重點,推動農村公路路網提檔升級、優化結構的方針。針對偏遠山區、邊疆地區等路網薄弱區域,根據實際需求有序推進路網延伸,提高路網通達水平。嚴格規范建設標准,明確新建農村公路須達到規定技術等級,現有未達最低技術等級的農村公路需通過升級改造達標。

農村客運服務品質提升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是暢通城鄉人員往來、激活區域貿易流通的關鍵路徑,更是盤活農村資源要素、釋放鄉村發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伍振軍表示,《條例》明確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激勵機制,加快農村貨運物流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村客運可持續運營,促進農村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拓展農村公路服務功能,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能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條例》聚焦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協同發展,明確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等一體化建設,構建農村公路與生產、旅游等融合發展模式,實現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同頻共振。

伍振軍說,展望未來,《條例》以法治手段破除城鄉要素流動壁壘,將農村公路打造為貫通城鄉的“雙向通道”,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條例》落地實施,將以系統性、法治化的制度創新,全面激活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功能,必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中國式現代化根基注入持久法治動能。

(責編:郭思邈、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