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因地制宜布局人工智能賽道


8月11日,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元機器人”)發布消息稱,公司與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數千萬元標的的項目合作,近百台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這是國內首個工業領域具身機器人規模化商業簽單案例,更是該品類在全球智能制造場景的首次規模化落地。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AI)領域的前沿方向。今年以來,在技術突破與政策引導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能+”已在多個維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証券日報》記者梳理,為進一步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年內已有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天津市、杭州市、廣東省、河南省、浙江省、山東省、遼寧省、安徽省等地,相繼出台了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系列支持政策。
“當前,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數字經濟新優勢、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等方面。”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張闖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具備典型的通用技術特征,“人工智能+”通過新技術催生新質生產力,可以與各領域結合,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以智能算法、海量數據驅動決策等方式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催生出新模式、新業態。
例如,在具身智能這一賽道,《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要基於多模態基礎大模型,研發具身智能“大腦”大模型等﹔《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支持上海市本體機器人企業聯合基礎模型企業,加速運動控制模型攻關,構建通用運動控制體系與操控技能庫﹔《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重點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基座及垂直領域大模型、本體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揭榜挂帥、項目經理人制、業主制等方式分階段、分批次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推動機械、汽車、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高端綠色家居、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重點打造“人工智能+”智能排產調度、產線柔性配置、人機協同作業、先進過程控制、數智精益管理、在線智能檢測、設備運行監控、智能倉儲物流、危險作業自動化、能源和污染智能管控、智能營銷與售后、智能供應鏈管理等場景。
在張闖看來,不同地區發展人工智能的著力點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即通過結合自身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等,充分發揮我國超大的市場規模、強大的制造能力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總的來看,這也是各地在人工智能產業競爭中,找准自身定位,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並提出“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在賽迪顧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鄒德寶看來,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要解決“算力+算法+數據”三位一體的協同與互通。即優化算力從單點應用到生態協同﹔破除數據壁壘與提升數據質量,加快數據流通與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平衡技術創新與數據隱私保護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蔣毅近日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優化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實算力、算法、數據、開源、人才、安全等方面基礎,加快形成動態敏捷、多元協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更好支撐技術落地和產業發展壯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