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經濟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一系列組合拳加強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領域的投入,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收支運行總體平穩
從預算執行情況看,今年以來財政收支運行總體平穩。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
“今年上半年,財政收支運行總體平穩,支出結構持續優化,為經濟運行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各類政府債券發行進度加快,有效帶動投資擴大、消費潛力釋放。”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表示。
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66977億元,增長1.6%。其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增長1.3%、1.3%、2%、5.7%。31個省份中,27個省份實現增長。
在上半年財政收入中,各地呈現出一系列亮點。比如,北京全市經濟總體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在此帶動下,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571.2億元,增長2.6%。其中,增值稅完成1023.2億元,增長2.1%,主要由互聯網批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重點企業業務量增長帶動。企業所得稅完成1022.9億元,增長10%,主要由信息、科技等行業經營效益較好、利潤增長帶動。此外,吉林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2.2億元,增長16.4%﹔甘肅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8億元,增長4.1%,財政收入增長較為突出。
財政支出方面,加大強度、優化結構。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271億元,同比增長3.4%。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與同期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支撐作用密不可分,財政、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正在不斷強化,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主要稅種增長平穩。上半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增長情況呈現出區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的協調發展趨勢。”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說。
加力擴投資提消費
“國補”在今年頻頻上熱搜。最新消息顯示,今年第三批69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下達完畢,將於10月份按計劃下達第四批690億元資金,屆時將完成全年3000億元的下達計劃。
政府債券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在穩增長、擴投資、補短板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為保障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今年國債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上半年國債發行平穩順利,發行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統計顯示,上半年共發行國債7.88萬億元,同比增加20547億元,增長35.28%。特別國債發行進展順利,上半年共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5550億元,較去年同期進度加快18個百分點。
消費品以舊換新是今年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財政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釋放消費潛能,推動相關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吳蓋說。
統計顯示,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汽車、家電、家裝、手機等商品銷售額1.6萬億元,限額以上單位家電和音像器材、文化辦公用品、通訊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22.9%,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高於去年全年1.5個百分點。
“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加快出台提振消費增量政策舉措,引導地方提升消費環境,優化消費供給。”吳蓋說,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重點城市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更多消費新熱點﹔另一方面,支持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部分重點消費城市,開展國際化消費城市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地方政府債券方面,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專項債券2.6萬億元,支持地方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由原來的17個行業擴大至22個,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917億元,同比增長16%。
“財政支出聚焦擴大投資、提振消費與強化民生保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加大支出強度,帶動投資引導有效需求,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同時,持續加強對科學技術、教育、節能環保、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等重點領域的支出,有效提振消費,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於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衛生健康等民生保障的支出,切實托底群眾基本生活。”李旭紅說。
更多資金投資於人
近期,免費學前教育、育兒補貼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民生舉措頻頻出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與點贊。其中,國家統一實施的免保育教育費政策覆蓋所有幼兒園的大班兒童,預計今年秋季學期將惠及約1200萬人,全國財政將增加支出大約200億元,相應減少家庭支出200億元。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這一政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中央財政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對地方予以補助。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三保”底線,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3415億元,同口徑增長8.4%。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佔年初預算的89.8%,下達進度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在地方財力保障上增強度,下達均衡性轉移支付2.7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加大對地方財力的支持。指導督促地方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大幅減輕地方還本付息壓力,騰出更多資源用於保民生、促發展。”李大偉說。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這一部署明確了下半年實施宏觀調控的基本政策取向,即在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同時,根據經濟形勢變化作出靈活調整。展望2025年下半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通過保障一定的支出強度,在消費、投資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效應,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李旭紅說。
白彥鋒分析,下半年隨著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兩重”“兩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有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延續。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加快預算支出、政府債券資金的落實到位進度,不斷提高財政支出效率,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支撐、帶動、放大作用,為‘十四五’平穩收官與‘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扎實的基礎。”白彥鋒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