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總量超6900億個 服務企業超51萬家


人民網西安8月27日電 (記者申佳平)8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孫姬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陝西站座談會上介紹,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總量超6900億個,服務企業超51萬家。
孫姬指出,信息通信業研發投入大、技術先進、創新活躍、輻射帶動作用強,是支撐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力量。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全面賦能新型工業化。主要表現在三個“進一步”上。
一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研發設計環節,推動工業領域創新范式變革、研發效率提升和創新體系重塑。如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等重點領域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研制周期平均縮短近30%。
二是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信息基礎設施深入滲透到生產領域,打通工業等實體經濟生產要素流通、產業鏈高效協同的信息“大動脈”。截至目前,我國已部署5G行業虛擬專網6.4萬個,新型工業5G終端設備相繼涌現,5G工業網關、5G工業路由器等數量超百款﹔已建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340家,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總量超6900億個,服務企業超51萬家,二級節點達到383個,涵蓋47個行業。
三是應用場景進一步深化。信息通信與千行百業加速融合,應用廣度深度持續拓展,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
孫姬以5G應用舉例,“目前,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案例總數超過13.8萬個,加速向生產核心環節延伸。”
在工業領域,5G有力支撐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涌現出5G+AI質檢、精准設備控制等智能化場景。5G工廠平均產能提升19.6%,運營成本下降14.5%,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在交通領域,智能網聯汽車5G應用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前裝標配5G的乘用車新車達816.7萬輛,其中2025年1—6月達230.5萬輛,同比增長72.6%,5G應用有力提升了智慧導航、影音娛樂等智能座艙體驗﹔在文旅領域,5G應用已覆蓋管理、營銷、服務、體驗全鏈條,衍生出全新沉浸式旅游體驗﹔在農業領域,5G應用在智慧大棚的基礎上,加快向無人植保、智慧農機等種植、養殖、流通重點領域拓展。
孫姬指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統籌推進“建、用、研”,進一步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
一是抓好網絡建設與升級,持續提升5G和千兆光網覆蓋廣度深度,加速推進5G-A、萬兆光網試點部署,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和“寬帶邊疆”建設,持續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
二是抓好應用落地與推廣,深入實施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和標識“貫通”三年行動,推動信息通信業與人工智能協同賦能。
三是抓好技術創新與攻關,加速推動5G-A產品體系與高品質網絡落地部署,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