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如何探索智慧養老服務創新路徑?這場圓桌給出答案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喬雪峰)8月26日下午,2025人民數據大會“數據要素╳數智養老”平行論壇在深圳市舉行。在“區域實踐:智慧養老服務的創新路徑探索”主題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沈陽、綿陽、賀州的嘉賓分享了各自城市在智慧養老服務領域的實踐經驗與創新成果。人民在線副總經理朱明剛主持圓桌。
“區域實踐:智慧養老服務的創新路徑探索”圓桌對話環節。主辦方供圖
當下,全國各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正積極推動智慧養老服務的全面施行與落地運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省份與城市之間的區域差異不僅體現在智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反映在服務內容創新、技術應用深度以及老年人接受程度等多個層面。針對這一狀況,各地在推廣智慧養老服務時需結合自身特色制定發展策略,以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在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同時提高服務效率與質量。
沈陽市民政局養老保障和促進監管處處長閻韡發言。主辦方供圖
沈陽市民政局養老保障和促進監管處處長閻韡介紹道,2024年沈陽市成為國家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台試點城市,與東軟集團、盛京金控集團等企業合作搭建智慧養老平台。該平台正在成為沈陽市銀發經濟產業與事業融合發展的關鍵載體。其中,平台市場端致力於構建整體產業鏈,打造綜合性養老服務平台,實現養老領域資源集合,老年人及其子女可在平台一站式搜尋所需服務與產品。目前該平台上線企業已達到1000家,以舊換新商城也正式入駐,不斷豐富養老生態。此外,平台監管端則融合相關政務數據及各養老機構數據,科技賦能強化監管,保障養老服務規范有序發展。
綿陽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田衛發言。主辦方供圖
綿陽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田衛圍繞智慧養老的實際案例指出,綿陽市在科技賦能養老產業的路徑採用“三化協同”模式,分別是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服務供給的精准化和市場生態的多元化。綿陽在醫養結合上不斷深化和融合,探索綿陽的解法,可以總結為“三個三”:職能重塑、網絡重構、數字重賦的“三駕馬車”驅動資源整合﹔家庭守護體、醫養綜合體、城鄉聯合體的三維矩陣探索服務模式﹔創新制度先行、突破生態構建、凸顯社會效應的三條經驗啟示。田衛還表示,當前綿陽市正在與華為、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共同探索布局全產業鏈,開發方言的語音識別技術,旨在為綿陽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賀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鄒貴初發言。主辦方供圖
賀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鄒貴初談到,賀州市立足“世界長壽市”“中國溫泉之城”“華南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依托豐富生態資源與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推進數智養老進程,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打造“1+N”體系,以市級智慧康養平台牽引多個養老場景建設,培育旅居養老示范基地,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承接大灣區康養需求,構建旅游康養新格局,培育壯大相關產業鏈。另一方面,完善養老服務網絡,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鼓勵養老與醫療機構合作。未來,賀州市將持續探索智慧養老模式,把“互聯網+養老”作為試點重點,整合服務主體為社區老人提供多樣服務,引導開發適老化應用,提升老年人服務可及性與安全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