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扎根產業才能變成生產力


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介紹,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顯著提升,算力產業已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階段。算力被視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唯有扎根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釋放實際價值,真正轉化為生產力。
算力是個什麼力?算力即計算能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於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通俗點說,算力就像能處理海量數據的超級大腦。我們能順暢在線網購、導航路線、與AI助手對話等,靠的都是這個看不見的超級大腦。衡量算力強弱有一個專業指標叫FLOPS,即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目前算力大致分為3類,即基礎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其中計算能力最強的超算算力,每秒能完成100億億次運算,相當於全球80億人持續按鍵近40年的運算量。
我國算力產業在全球處於領先梯隊。從規模看,我國算力規模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健全,在用算力中心標准機架、干線400G端口數量等方面家底很厚實。從結構看,智能算力發展較快,表明我國算力質量不斷提升。基礎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相應支撐的是基礎通用計算、人工智能計算和科學工程計算。此前,基礎算力佔了大半。如今,智能算力比例持續提高,意味著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更強了,結構優化將有力支撐數字化轉型。
算力轉化為生產力的落腳點,在於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算力常被比作新型電力,但與電力不同的是,算力並非接入電路就能產生價值。若算力脫離具體產業場景,就會變成“空轉的資源”,甚至造成資源浪費。近年來,不少算力中心利用率很低,機器閑著“白天晒太陽、晚上數星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建設前沒有深入研究當地產業需求,僅著眼於當下的政策紅利與短期效益就盲目跟風,建好后因缺乏匹配的產業需求出現算力閑置,資源浪費現象頻發。
產業需求為算力發展指引方向。脫離產業需求,算力建設就是無的放矢。產業應用是算力價值的試金石,為其演進升級提供了明確的市場方向和落地場景。比如,傳統制造業生產效率低、能耗高,催生了對邊緣算力、智能算力的需求,通過在生產線部署邊緣計算節點,實時處理傳感器採集的海量數據,再借助AI算力優化生產工序,實現智能制造﹔傳統農業想擺脫看天吃飯,需要衛星遙感、大數據等算力支撐,實現病虫害預警、精准施肥等。算力技術升級迭代的核心動力正是來自於這些切實的產業痛點。
算力升級不僅能推動產業升級,還將打破產業邊界,催生新產業。算力作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對數據的深度處理,突破原有技術瓶頸,能不斷解鎖此前難以實現的應用場景,推動新產業從概念走向現實。一方面,算力升級帶動算力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新產業,如AI算力爆發式增長,催生了AI模型訓練服務、算力租賃等細分產業﹔另一方面,算力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又帶來了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數字文創等新產業。
算力終究要在產業土壤中開花結果。當前我國算力產業規模和技術領先,已具備支撐實體經濟轉型的堅實基礎。立足產業需求,發揮我國大市場、多場景優勢,將推動算力技術不斷迭代優化,讓算力落地生根,真正轉化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DATA 之夜”:具身未來 向新綻放
- 中國數谷 今夜璀璨 8月28日 “2025數博會·DATA之夜” 在貴州貴陽震撼啟幕 近200位與會嘉賓奔赴現場 “DATA之夜”成為了 全球數智領域精英代表思想碰撞 與產業對接的舞台 走進活動現場 科技感隨處可見 人形機器人靈活穿梭 四足機器人平地奔跑 智能電動汽車跟隨音樂起舞 具身智能的魅力在此綻放 數智前沿科技在此匯聚 與此同時 來自貴陽的咖啡香氣 和“非遺”侗族大歌 為與會嘉賓 帶來聽覺與味覺的雙重感官體驗 由人民網和貴州大數據集團聯合打造的 “王陽明”數字人 “穿越”500年時光 與主持人對話 人民網數字人白澤 運用AI技術 將每一位思辨人的觀點 凝聚成“數據筑基·具身向新”的共識 “DATA之夜”的帷幕緩緩落下 但數據驅動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 具身智能 未來已來.…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