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每月看丨踔厲奮發繪新篇——8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觀察


綠色底色愈發鮮明、消費新動能持續壯大、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民生舉措為百姓添福祉……8月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發展信心和動力不斷增強。
觀察之一:發展“含綠量”持續提升
處暑時節,步入浙江嘉興港乍浦港區,一輛輛車身覆蓋著白、藍、綠三色涂裝的氫能集卡穿梭於堆場與碼頭之間,構成一道清新的風景線。截至8月,已有100輛氫能集卡投入日常集裝箱作業,佔全港集卡總量的80%。
“這條由百輛氫能集卡構成的‘零碳物流動脈’,每年可為港口節約燃料成本約300萬元,減少碳排放近10000噸。”浙江海港嘉興港務有限公司乍浦分部副經理鐘亮亮說。大規模應用氫能集卡、探索“以廢治污”新模式……嘉興港區綠色發展穩步向前。
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得益於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綠色發展底色鮮明。
8月以來,各地多措並舉推動綠色發展。內蒙古出台方案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生態產品價值,進一步拓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路徑﹔重慶市成立千年古樹司法保護基地﹔天津出台政策支持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發展……
目前,貴州2萬多名河湖長層層落實責任,從“岸下巡河”到“岸上截污”,以高標准、實舉措守護一江清水。貴州省水利廳河湖長制工作處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不懈強化河湖長制,探索建立山區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河湖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觀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譜寫美麗中國多彩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發力、形成合力,錨定目標,久久為功。
觀察之二:消費新業態不斷涌現
夏日清晨,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生態旅游區,數十隻丹頂鶴舒展羽翼,伴隨著清亮的鶴鳴,攝影愛好者們連按快門,捕捉丹頂鶴的起舞瞬間。
“正值觀鳥旺季,有不少人專程從上海、廣東等地趕來,周邊的民宿、露營基地等供不應求,相關文創產品走俏熱銷。”扎龍生態旅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8月以來,各地消費新業態不斷涌現,新型消費正在成為點燃內需的強勁引擎。
佛山的舊工廠搖身變為年輕人喜歡的“25H快樂智造廠”﹔貴陽路邊音樂會持續火熱﹔江蘇圍繞“蘇超”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提振消費活動,用“一張球票”串聯起文旅、商業、休閑等諸多場景……
8月16日,“蘇超”迎來第9輪比賽。江蘇南京吾悅廣場的觀賽“第二現場”因常州隊“首勝”激起一片歡騰,匯聚老字號、潮牌、非遺手作和地道美食的百余個攤位前,人們排隊打卡。
為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能量”和經濟“增量”,江蘇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蘇超”,將推出1800余場提振消費活動,發放超1.4億元消費券,帶動超1.6萬家商貿流通企業參與。同時,江蘇將繼續開展“第二現場”擴容、打造“蘇品蘇貨超級購物車”。
【記者觀察】向“新”挖潛,不斷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將激發內需增長新動能,釋放更大發展活力。
觀察之三:人工智能展現發展潛力
8月8日,北京,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如約而至。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展區,協同工作的機器人引人駐足:一台機器人有條不紊地為展區通電並開展電力巡檢,另一台精准完成流水線工業零部件分揀,還有一台靈活穿梭於不同區域轉運物料。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介紹,這套可規模化落地的工業場景打破了傳統工業自動化“一機一崗、固定工序”的局限,推動機器人應用從單體智能向群體智能演進。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加速與制造業、服務業等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正在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深圳,無人機穿梭在智慧物流園區﹔在山東,菜農通過AI種菜機器人管理大棚﹔在合肥,智能語音系統服務全球用戶……從“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新業態正逐步形成。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對外發布,明確了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
湖南長沙上線首條“機器人式潮汐車道”,“機器藏羚羊”出現在可可西裡腹地,棉花打頂機器人在新疆上崗,機器人6S店在深圳開業……各地紛紛亮出真招實招,以“智”賦能,向“新”而行。
【記者觀察】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依托完備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從夢想變為現實。
觀察之四:惠民生舉措暖人心
這個暑期,重慶(沙坪壩)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的驛站,成了多名外賣騎手休息納涼的好去處。外賣騎手小吳說,驛站功能很多,相當於一個“能量補給站”,在這裡不僅可以休息飲水,還能加熱飯菜,感覺很貼心。
民生無小事,細節見真情。國家疾控局聯合多部門發布《健康中國行動—健康環境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5—2030年)》,個人養老金領取“降門檻”……8月以來,教育、健康、養老、就業等領域政策密集出台,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得到實惠。
《關於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日前對外公布,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預計今年秋季學期將惠及約1200萬人。
“政策來得太及時,緩解了不小的教育支出壓力。”廣西南寧羅女士說,她的孩子即將就讀大班,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很開心。
多地紛紛出台惠民生政策措施。西藏將新增投入資金約20億元追加實施十件民生實事﹔內蒙古舉辦招聘會幫助洪澇受災群眾就業﹔河北衡水以工代賑助力民生改善……
在黑龍江,各具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務設施打通了老年人用餐的“最后一公裡”﹔持續開展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讓老人“原居享老”更加安心。黑龍江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李彥冰表示,以小切口撬動,轉換機制促養老服務提質,黑龍江將著力破解養老服務卡點堵點,推行“服務跟著老人走”模式。
【記者觀察】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各方要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
記者:潘德鑫、郭宇靖、鄭可意
海報設計:賈稀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