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大額存單轉讓活躍影響幾何

2025年08月31日09:14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銀行APP的大額存單轉讓區非常熱鬧,利率較高的大額存單明顯比之前多了不少。在社交平台上,許多網友也晒出了自己搶到的轉讓大額存單,其中不乏年利率達2%以上的產品。

  “近期大額存單轉讓市場火爆,本質上是市場自發調節。”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一方面,存款利率持續下行,投資者對高息需求強烈﹔另一方面,股市近期的火熱對資金流向的牽引作用顯著,當前A股市場情緒高漲,賺錢效應明顯,部分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抬升,一些原本配置於低風險存款的資金,也在加速流向資本市場。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分析,在資金逐利性驅動下,部分投資者將資金從低收益存款轉入資本市場以博取更高的潛在回報率,或直接通過基金、融資等方式進入股市,或轉向銀行理財、保險等非存款類產品,整體呈現“存款搬家”現象。一些持有早期高息存單的投資者為快速變現參與股市,願意通過讓利轉讓吸引買家,進一步活躍了轉讓市場。

  大額存單轉讓頻繁,展現了“穩”和“賺”的博弈。有人願意讓利轉讓存單去炒股,是相信自己能賺更多﹔也有人喜歡蹲守轉讓區搶高息存單,畢竟利息能帶來穩穩的幸福。吳丹提示,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購買轉讓存單時,需了解剩余期限、利率計算方式及潛在費用,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損失。

  不隻大額存單,理財贖回近期也有所上升。王蓬博認為,一般來講,在權益類資產預期收益率顯著上升時,會吸引大量追求高回報的資金從低風險、低收益的固收類產品中撤離。當前,投資者贖回理財產品或是出於“追漲”心理和對機會成本的考量,傾向於將資金從理財產品、大額存單等低流動性、收益穩定的資產中贖回,轉而投入具有更高增值空間的市場。對銀行而言,這種由股市虹吸效應引發的資金外流,加劇了存款穩存難的問題,尤其在季末等關鍵時點壓力更為突出。銀行理財、大額存單等傳統吸儲工具面臨收益率倒挂和客戶流失的雙重挑戰,這需要銀行加快產品創新,比如推出混合型理財或挂鉤指數的結構性產品。

  “由於轉移資金的客戶多屬於高收益要求且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群體,與傳統儲蓄客戶重疊度不高,加之銀行可通過推薦含權益類資產的產品留住部分客戶,資金流出整體影響目前相對有限。”吳丹說。

  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雖然7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大幅減少,但大規模的存款遷移目前並未發生。長期視角下,居民資產配置的切換將是一個緩慢的變量,尤其是銀行理財的主要負債本身大多為風險偏好最低的客群,其投資理財產品的核心訴求是對標存款收益,對股債市場的敏感性並不強,這部分資金流動性在兩市場間並非完全自由流通。

  “居民財富配置結構的重塑是‘慢變量’而非‘特效藥’。”明明認為,若股市能延續當前長期穩定上漲的慢牛趨勢,這一現象或將成為長期趨勢,但短期對市場的影響更多為邊際擾動,且仍需要更多數據支撐。

  一邊是存款穩穩的利息,一邊是股市的熱鬧,不少投資者難免犯了難:最近這麼多人都贖回大額存單,轉去股市博高收益了,我要不要也這樣操作?答案沒有絕對的該或不該,關鍵是要保持清醒、不要輕易跟風。王蓬博提示,對投資者而言,建議警惕追漲的非理性行為,特別是要避免借款高杠杆炒股,盲目加倉,更不要把養老錢、應急款投入高風險領域,既要適度參與權益市場分享增長紅利,也要保留足夠安全墊,守住本金安全底線。(記者 勾明揚)

(責編:王仁宏、申佳平)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