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補好市政基礎設施短板

2025年08月31日09:16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近日,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遼河畔綠樹成蔭,薰衣草等各類鮮花裝點沿河景觀帶,市民游客打卡拍照、散步休閑。近年來,通遼市以城市更新為抓手,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溫暖工程,改造老舊管網及危房,疏浚城市水系,治理城市內澇,打造安全宜居幸福城市。

  當前,通遼市科爾沁區全力推進2025年鞏固提升溫暖工程,通過改造老舊供熱管網、更新換熱站設備,切實保障群眾過冬更溫暖、更舒心。在怡景江南小區,供熱管網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該小區始建於2006年,由於建成時間久,小區供熱管網已“帶病運行”。“去年供暖期小區供熱管道就修了3次,今年政府安排了供暖管線改造,我們打心眼兒裡高興!”小區居民白慶鬆說。

  今年,科爾沁區共推進2個溫暖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05億元,涵蓋51個小區的供熱管網改造和30個小區的換熱站更新。其中,計劃投資6084.25萬元的小區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將惠及231棟樓11095戶居民,改造供熱管網長度達57502米,更換閥門3541個,新建閥門井660座,徹底解決小區管網跑冒滴漏、供熱效果差的問題。

  在通遼市庫倫旗,危房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庫倫旗危房改造工作堅持精准識別分類施策,對D級危房採取重建,對C級危房進行修繕加固,並按照農戶經濟狀況分檔補貼,確保政策精准落地。不久前,庫倫旗扣河子鎮康家杖子村村民王國興住上了110平方米的新房。“之前我住的房子是危房,建新房政府補貼了2.1萬元,幫我們住上了寬敞結實的新房。”王國興高興地說。

  今年,通遼市積極爭取2025年中央和自治區補助資金1494.5萬元,推動712戶農村牧區六類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已開工619戶、竣工115戶,開工率87%。通過強化全過程監管,嚴把進度、質量安全和驗收關,確保9月底前高質量完成改造任務。

  在通遼市扎魯特旗,為保証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地還對老化的燃氣管網進行更新改造。“今年,我們有序推進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一期項目建設,總投資1545.09萬元,為魯北鎮主城區19個居民小區1.3萬戶居民更換物聯燃氣表、橡膠軟管,加裝報警切斷裝置、更換調壓設施,現已改造完成5300戶。”扎魯特旗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補好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弱項,通遼市編制了《通遼市城市地下管網管廊及設施建設改造實施方案(2024—2028年)》,儲備項目444個,投資概算149.28億元,聚焦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承載能力。2024年,通遼市通過實施一批排水防澇國債項目,重點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提升城市安全韌性﹔實施供熱管網維修改造工程,切實解決供熱難點堵點問題,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針對今年夏季北方降水較多的現實情況,通遼市奈曼旗從今年6月中旬啟動老舊小區防水等改造工程,投資302.85萬元,涉及10個小區,改造內容包括屋面防水、單元門更換、樓道粉刷、門衛改造等,項目完工后,將惠及446戶1200余名居民,顯著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為保障汛期安全,通遼市以河湖長制為依托,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開展“清四亂”回頭看暨“清槽行動”,整治河道“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同時,對西遼河干流及老哈河等8條重點河流進行清淤疏浚,確保生態水流順暢下泄。如今,西遼河流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遼河公園的水系重新煥發生機,河岸兩側植被愈加繁茂,濕地生態功能日益增強,候鳥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增長。

  通遼市委副書記、市長奇·達楞太說,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行動,大力推進城市更新,系統謀劃一批城市承載力、競爭力提升項目,用“繡花功夫”經營管理城市,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吳 浩)

(責編:王仁宏、申佳平)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