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企業“算力落地難”怎麼破

2025年09月01日08:39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本報記者 崔 爽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算力的戰略價值早已突破單純的技術范疇,成為重構產業格局的關鍵變量。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中國區2025年僅人工智能相關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市場的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1.6萬億元,到2028年更有望增長至3.5萬億元。

“2025年,算力產業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為AI產業注入新活力,帶動更龐大的算力尤其是推理需求。”近日,以“先進算力新選擇”為主題的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召開,華為商業銷售部總裁張海平在會上說。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爆發式演進,千行百業正加速邁向數智化轉型的深水區。這場數智浪潮下,不少企業面臨“算力選擇困難”“轉型路徑模糊”等難題,難以激活先進算力價值。如何破解企業“算力落地難”,推動先進算力與行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最大化釋放價值,已成為產業界關注的核心問題。

AI變革傳統IT架構

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25中國算力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准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當前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數智化轉型支出增長顯著,生成式AI在多行業滲透。”IDC中國研究副總裁周震剛說。

但同時,智能化技術深入各行業也面臨挑戰: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千變萬化,許多企業的現有系統紛繁復雜。AI技術的快速迭代,在加劇這種復雜性的同時,也帶來技術架構難以持續創新的問題。

對此,華為中國政企CMO郁賽華說:“數智化轉型過程中,各企業規模不同,能力不同,部署場景不同,所處的轉型階段不同,因此對算力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需要多樣化算力供給模式。”在此背景下,傳統IT架構無法滿足AI對算力、數據、實時性的高要求,企業數據分散於各類系統形成“數據孤島”﹔傳統CPU架構面對AI模型訓練與推理的需求顯得力不從心。

“全球已經進入‘AI大轉型時代’,生成式AI將帶來新的技術棧和架構變化。”周震剛同樣認為,在智能時代,算力技術設施需要具備高性能多核處理能力等特性,並具備面向AI應用的加速技術。

自主創新算力崛起

當前,中國市場對自主創新算力的需求正快速增長。周震剛說,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供應鏈安全的需求增長,自主創新算力平台逐步成為主流,預計到今年底,將佔據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算力平台是智能化轉型的基礎支撐。”周震剛說,算力需求結構從訓練向推理傾斜,自主創新算力崛起,智能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且供給部署方式多元化,將推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

張海平透露,2024年,華為中國區政企計算產業增長80%,鯤鵬、昇騰平台作用關鍵。

其中,鯤鵬處理器憑借優越性能和開放的生態體系,已經廣泛應用於政府、金融、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昇騰AI處理器則以強大的算力支持,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落地,推動行業智能化持續向前。

圖靈智感(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王元凱分享了基於昇騰算力平台的自主創新AI應用實踐。他以癲癇患者的日常監護為例介紹,圖靈醫療監護智控系統通過視頻算法識別患者的異常行為,結合音頻算法識別患者的異常發聲,並利用毫米波雷達持續監測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數據。通過昇騰算力平台進行多模態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處理,可實時進行預警,同時生成患者病歷報告,從而實現對患者癲癇疾病發作初期的快速干預,大大降低疾病惡化風險。

此外,該公司還基於昇騰算力平台推出全新法務系統——圖靈智法一體機。它能自動生成各種法律文件、商務信函以及政府表格,支持語音、文本輸入以及文件上傳識別功能,通過AI幫助企業大幅提高文書審查和合同起草的效率。系統還具備智能文書評審功能,能自動識別不合規或不合法的條款並提出修改建議,幫助法務人員節省超過80%的審稿時間。

定制數智化轉型方案

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全面提速的當下,不同行業如何找到適合自身的升級路徑,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華為和客戶、合作伙伴一起,基於以往實踐和經驗積累,對各種離散的要素進行整合,發布‘行業智能化參考架構’。”郁賽華介紹,這個架構分為智能感知、智能聯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和AI模型5層,以系統工程的視角,為企業提供清晰的轉型框架和實踐路徑,定制數智化轉型方案。

具體來看,智能感知通過機器視覺、雷達等多種感知技術,實現物理世界的數據採集和標准化,把物理世界數字化。智能聯接利用5G、光纖、Wi-Fi等多樣化網絡,實現高速、低時延的數據傳輸。智能底座和平台通過存、算、網的協同以及開放架構共建共享,打造高能高效、系列化的算力,支撐多樣化場景。AI模型最終形成針對不同行業和場景的解決方案,驅動智能化應用落地。

這套架構在現實場景中大有可為。郁賽華舉例說,在制造業,企業可依托該架構採集和訓練復雜生產數據,構建工業大模型,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金融業,智能分析可對交易風險進行實時監測與預警,幫助防范系統性風險。在政府治理領域,基於多源數據的融合與分析,能夠實現更精准的城市交通調度和公共服務供給。

除了“行業智能化參考架構”,華為還提出“三層五階八步”的數智化轉型方法論,為企業提供從戰略到執行的完整路線圖。其中,“三層”是指重新定義智能業務、AI開發與交付、持續運營智能應用,定義了轉型所觸及的層次和深度﹔“五階”是指場景、流程、組織、數據、IT五大階段,能夠幫助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掌握順序、抓住重點﹔“八步”是指明確目標、場景識別、重塑流程、組織變革、數據和知識工程、AI建模與發布、AI融入業務應用、AI持續運營八項具體工作,是轉型流程的深度細化。

郁賽華說,華為圍繞先進算力打造xPN生態,期望攜手合作伙伴助力客戶打造好適配業務場景的先進算力底座,開發好智能應用。

面向海量的中小企業,華為堅持伙伴主導,服務千行萬業的客戶,即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讓鯤鵬和昇騰的技術優勢延伸到每一個角落,真正實現無處不在的智能願景。張海平表示,華為將堅定在計算產業持續投入,堅持根技術創新,並基於場景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方案,同時強化計算產業伙伴體系,與合作伙伴共享新機會。

華為方面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合作伙伴協同,以先進算力為引擎,驅動更多場景創新實踐,加速數智化轉型進程,與千行萬業一起共創數智時代新價值。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