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沙海綠洲間做強“三色產業”

2025年09月05日08:56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本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馬愛彬

前段時間,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渠鎮北溝村千畝連體拱棚蜜瓜示范園蜜瓜陸續上市。“在蜜瓜迅速膨大時,需要追一次肥,到碗口大時,再追一次肥。”科技特派員多峰一邊指導村民整枝、打頂摘心,一邊講授拱棚甜瓜栽培技術。

在民勤,像多峰這樣扎根鄉土的科技特派員還有很多。他們深入田間破解種植難題,精研農技尋求產業突破,猶如一粒粒科技火種,在民勤的沙海綠洲間漸成燎原之勢。每一處精微探索,都如無聲針腳,悄然織就綠洲蜜瓜、人參果、沙蔥“三色產業”的升級脈絡,在沙漠邊緣繪就科技興農圖景。

田間“問診”,蜜瓜香飄萬家

晨曦初露,民勤縣泉山鎮永寧村日光溫室熱浪氤氳。

“坐果期澆水關鍵在精准,這片僵果就是水勢過急的‘警示’。”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下簡稱“民勤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王曉兵俯身拿著瓜藤,向瓜農楊龍芳詳解緣由。此前,由王曉兵主導推廣並指導安裝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不僅讓灌溉成本大幅下降,更讓蜜瓜品質實現躍升。

今年初春,一場罕見強沙塵暴席卷民勤縣,該縣綠洲情緣蜜瓜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的數百畝拱棚首當其沖。王曉兵迅速行動,頂風冒沙勘察災情,緊急設計並指導實施抗風加固方案,成功保住棚體和瓜苗,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為及時回應全縣瓜農需求,王曉兵還建立多個微信答疑群,他精心制作的“蜜瓜膨大期管理要點”短視頻在瓜農中廣泛傳播,成為民勤瓜農的“掌中寶”。

在王曉兵於田間、線上奔忙的同時,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技中心農藝師李晶,正在收成鎮珍寶村試驗基地專注於品種篩選。

民勤晝夜溫差大,有助於蜜瓜積累糖分。李晶主動對接科研院所,引進優質種質資源。為讓良種在沙海綠洲扎下根、結好果,她聯合瓜農建立篩選驗証機制,在連片拱棚中展開科學比對。經過系統觀測,團隊成功篩選出20余個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蜜瓜新品種,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種源動能。

此外,針對“倒春寒”威脅新播瓜苗,李晶迅速推廣團隊研發的移動增溫技術,短時間內為近千座拱棚點亮“保苗燈”,使其成功抵御寒潮,守穩了豐收基礎。她還在核心示范田深耕標准化生產,以樣板田示范引領,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增產增效與病虫害綠色防控協同推進,筑牢產業根基。

育苗鎖鮮,人參果暢銷千裡

作為“中國人參果之鄉”,民勤縣做強農業“芯片”,將戈壁灘上的致富夢變為現實。

在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詹軍華凝神操作,指尖精准分離微米級人參果莖尖。“脫毒苗是產業生命線。”他說,“秧好一半禾,苗壯七分收。我們以武威為基,打造全國人參果‘種業硅谷’,推行‘工廠化+訂單’模式,育農業良‘芯’,筑牢人參果產業根基,賦能鄉村振興。”

作為西北設施最完善、規模最大的人參果專業基地,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年供應河西地區萬棟溫室脫毒人參果種苗。詹軍華帶領團隊攻關的莖尖組培、脫毒快繁、提純復壯技術體系,根治了病毒導致僵果、畸形果等頑疾,從根本上破解種源“卡脖子”難題,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種源瓶頸突破后,鮮果保鮮短板亟待補齊。

收成鎮預冷中心內,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技中心農藝師劉建光緊盯監控屏說:“3號庫濕度微超,立即校准。”他深知人參果這種沙漠“金果”的嬌貴,採后時效即生命。由劉建光推動落地的移動式真空預冷技術集群,實現果芯溫度瞬時精准降至保鮮閾值,有效鎖定“黃金品質期”,使人參果採后損耗率穩步下降,產業韌性持續增強。

現在,劉建光的視野已投向更廣闊的市場。他推動應用並優化了覆蓋民勤全域的“田頭預冷—途中蓄冷—冷鏈運輸”集成體系。運輸線上,傳感器織就的動態監控網,讓溫濕度異常無處遁形,即時觸發告警。由劉建光推動應用的創新成果——相變蓄冷箱,有效突破斷電保冷瓶頸,確保運輸環境持久恆溫,使人參果遠程運輸穩定性與可靠性實現質的躍升。

精准施策,沙蔥走出戈壁

當科技為戈壁灘帶來綠色,曾經荒蕪的沙地成了創新的沃土。在這裡,技術扎根生長,沙漠物產變成了百姓增收的法寶。

傍晚,大壩鎮八一村的溫室裡,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詹文平俯身撥開溫熱的沙壤,展示一株馴化成功的沙蔥幼苗時說:“看,這銀須盤虯的發達根系,正體現了沙漠賦予的頑強生命力。”多年前,他帶領農戶攻堅克難,成功突破關鍵技術,精准喚醒野生沙蔥的冬眠特性,在設施溫室中培育出民勤縣首棚人工沙蔥。

同時,詹文平聚焦產業根基,大力推廣“淺埋滴灌+沙壤改良”技術組合。精准滴灌帶如根系“毛細血管”,將每一滴水的效能發揮到極致﹔沙壤改良則為作物生長營造“溫床”。技術的集成應用,使沙蔥產量較野生採集實現顯著躍升,風味更濃郁純正。如今,廣袤的沙海戈壁間,連片溫室大棚綠意盎然,產業基礎日益堅實。

產量激增背景下,需加快系統性破解鮮銷保鮮難題,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基壘台。

針對沙蔥鮮嫩易失水的特性,科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技中心農藝師袁盛年精准施策。他創新引入“採前微噴控水”技術,如同為沙蔥進行“採前特訓”,有效提升植株自身耐儲運能力﹔採收環節,則大力推廣“蓄冷劑+氣調保鮮袋”的“保鮮組合拳”。清晨採收的沙蔥,經此處理,即使數天后抵達千裡之外的都市,仍能保持鮮翠挺拔,損耗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袁盛年積極推動當地注冊沙蔥區域公用品牌,並組織培訓,使大批農戶掌握電商技能。田間地頭架起了直播設備,農戶面向屏幕吆喝:“現割現發!來自沙漠的新鮮沙蔥!”

此外,產品附帶的二維碼,讓消費者可追溯種植全程。品牌效應也逐步顯現,精品沙蔥的地頭收購價穩步提升。

“科技特派員把知識帶到哪裡,哪裡的百姓就富了。”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芳介紹,多年來,民勤縣科技特派員工作不斷深化,由單一農業技術服務向寬領域、全要素和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方向轉變,有力助推全縣經濟轉型升級,帶來了興農富民的“希望之光”。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民勤縣共選派科技特派員104人,組建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12個,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覆蓋民勤全縣。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