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從10.6萬億元“紅包”看A股新生態

矯 月
2025年09月24日09:14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今日視點:從10.6萬億元“紅包”看A股新生態

9月22日,中國証監會主席吳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上市公司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明顯增強,這5年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八成,相當於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

這組數據絕非簡單的財務數字的疊加,而是A股市場生態歷經五年重塑后呈現的質變圖景。從“重融資、輕回報”到“融資與回報並重”,10.6萬億元“紅包”背后是政策引導、企業覺醒與投資者成熟共同構筑的市場新生態。

第一,政策生態正實現從“引導約束”向“生態塑造”跨越。

分紅、回購的爆發式增長源於“十四五”期間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系統性升級。監管層不再局限於零散政策鼓勵,而是構建起全鏈條制度框架。新“國九條”明確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鼓勵中長期分紅規劃與頻次優化,配合央行設立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形成“鼓勵做+方便做”的政策合力。這種“激勵+約束”的制度組合,徹底改變了過往分紅、回購“可做可不做”的隨意性,推動常態化分紅機制加速成型。

此外,政策創新更體現在對市場習慣的培育上。監管層鼓勵一年多次分紅,推動中期分紅成為新常態。這種從“要求回報”到“便利回報”再到“培育回報文化”的政策演進,讓分紅、回購從“應急措施”轉向“常態化機制”,為市場生態奠定了制度基石。

第二,上市公司生態正實現從“積累資金”到“共享收益”的理念躍遷。

理念升級在實踐中呈現出多維突破,分紅正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回饋”。在分紅規模上,2024年有9家公司分紅超500億元,33家超100億元﹔在連續性上,在上市滿五年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中,2024年度近五年連續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較2023年度增長6%﹔在策略上,一年多次分紅成為新風向。

上市公司行為模式的升級同樣清晰可見。過去回購多用於股權激勵,如今“回購注銷”佔比顯著提升,通過直接減少股份流通量增厚每股收益,讓全體股東共享價值提升﹔分紅主體也從金融、消費等傳統行業向多元領域延伸,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紅增速尤為亮眼,展現出成長型企業平衡研發投入與股東回報的新能力。這種覺醒讓分紅、回購從少數龍頭的“示范行為”變為全市場的“群體自覺”。

第三,投資者生態正實現從“短期博弈”到“長期價值”的邏輯轉換。

分紅、回購規模的激增,與投資者結構和投資理念的迭代形成鮮明呼應。隨著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高股息資產成為資金青睞的標的。這種市場偏好反過來形成正向激勵,推動更多的上市公司發布中長期股東回報規劃,主動設定高於歷史均值的分紅率。

同時,投資者對回報的關注度持續提升,推動上市公司積極發布股東回報規劃,且多設定高於歷史均值的最低分紅率﹔上市公司通過“閃電式回購”傳遞信心,形成“企業回報—投資者認同—市場穩定”的正向反饋。當分紅成為穩定現金流、回購成為價值信號,投資者不再僅依賴股價波動獲利,而是通過企業成長分享收益,這種從“博弈價差”到“分享價值”的轉變,讓市場投機氛圍淡化,理性生態凸顯。

總而言之,10.6萬億元“紅包”折射出A股市場生態的系統性升級。當“融資—發展—回報—再融資”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一個更成熟、更健康的資本市場正加速成型。這不僅增強了我國資本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更讓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出更核心的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金融動能。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