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鐵路運費証”讓大宗商品運輸資金活起來


點擊播報本文,約
“煤炭運量這麼大,每月幾千萬鐵路運費壓得資金周轉都緊了。”大宗商品企業在鐵路運輸環節的這一困境,隨著浙商銀行攜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國鐵集團”)創新推出“鐵路運費証”業務,得到有效破解。
近日,“鐵路運費証”業務在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落地,該業務融合“國內信用証+鐵路物流”,全流程線上化操作,有效緩解大宗商品企業在鐵路運輸環節面臨的運費支付壓力與資金周轉難題,標志著銀鐵協同服務實體經濟、緩解企業融資壓力取得實際進展。
聚焦企業痛點,創新模式破局
鐵路貨運是大宗商品運輸的“主力軍”。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突破51億噸,其中煤炭運量佔比超55%,年運量達28億噸級。
與此同時,運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宗商品成本佔比。以煤炭為例,煤炭運輸成本在採購總成本中佔比可達15%至30%,具體比例受運輸距離、裝卸效率及能源波動等因素影響。
對大宗商品企業而言,鐵路運輸環節的運費支付長期面臨壓力:一方面,近年來貨運需求增長疊加運價機制調整,企業運費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行業普遍存在“上游現款、下游賒銷”的結算特點,運費支付資金佔用大,下游回款慢。
破解困境的關鍵,在於金融與物流場景的深度融合。2025年2月,國鐵集團與包括浙商銀行在內的9家金融機構簽署《鐵路物流金融服務合作協議》,旨在通過銀企協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產業鏈效率。作為首批合作銀行,浙商銀行率先探索,將國內信用証與鐵路物流場景結合,創新推出 “鐵路運費証”。
“簡單說,就是企業用銀行授信開証付運費,到期再還款。”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路運費証”核心是“遠期支付+線上化操作”,流程高效便捷:企業在國鐵95306平台生成運費賬單后,可線上申請開証﹔浙商銀行通過系統直連實時核驗運單真實性,完成代理議付與資金劃撥,鐵路部門實時接收運費,企業則可享受最長1年的還款期限,全流程無需線下提交紙質材料,最快分鐘級即可出賬。
首單落地見效,多區域復制推廣
2025年9月4日,浙商銀行合肥分行與國鐵上海局合作,為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辦理全國首單“鐵路運費証”業務,開証金額1億元。淮南礦業作為安徽省屬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擁有11座煤炭生產礦井,年核定產能近8000萬噸,日常鐵路運量龐大,全年鐵路運費支出超30億元,資金需求旺盛。“‘鐵路運費証’拓寬了融資渠道,節約了財務費用,進一步提升了集團的經營效益。”該企業財務負責人表示,業務落地后有效緩解了運費支付中的資金周轉壓力。
首單業務落地后,浙商銀行成都、北京、西安等分行相繼在當地落地“鐵路運費証”業務,且均為當地國鐵集團系統內首單。以成都地區為例,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對接道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鐵成都局范圍內規模較大的民營運輸企業,全年鐵路運費規模近20億元,此前在請車和運費支付方面面臨較大資金壓力,通過“鐵路運費証”業務,企業切實解決了鐵路運輸環節的資金周轉難題。
截至目前,浙商銀行“鐵路運費証”業務服務企業已覆蓋國有能源集團與大型民營物流企業,形成一定示范效應,區域推廣步伐將持續加快。
多方協同發力,服務產業鏈發展
“鐵路運費証”不僅解了企業之急,更實現了鐵路、銀行、企業三方共贏。對鐵路局而言,能及時收到運費,保障運輸業務穩定,同時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對企業而言,破解了資金周轉難題,降低了財務成本﹔對浙商銀行來說,進一步拓展了供應鏈場景金融空間,為服務實體經濟找到新路徑。
事實上,這一創新是浙商銀行深耕供應鏈場景金融的縮影。近年來,該行圍繞“科技+金融+產業”戰略,在電力能源、新能源汽車、大宗商品物流等領域深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截至2025年6月末,已為超8.5萬家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未來,我們將繼續與國鐵集團深化合作,逐步將‘鐵路運費証’業務推廣至全國主要鐵路貨運干線和服務網絡。”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挖場景需求,探索更多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助力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