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在鄉村大顯身手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才是鄉村振興第一資源。今年以來,重慶市璧山區試點建設了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由國有平台公司與社會資本共同成立運營公司,打造集人才認定、產業講堂、創業試驗、創意孵化、人才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場景,通過人才引進、資源整合、資產盤活、項目合作等方式,鼓勵人才入鄉創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在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見到李波時,他正在田間忙著採收蔬菜。40歲的李波是當地蔬菜種植能手,2021年返鄉創業以來,他家的蔬菜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不足百畝發展到了400多畝,帶動了60多戶村民增收。今年6月份,李波被璧山區認定為鄉村農業高技能人才。
“有了鄉村人才評價認定,申請技術、資金支持更便捷,發展的干勁更足了。”李波說,借助80萬元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他新開發出100多畝蔬菜基地,打造了“市民認領+村民代管”的共享農場。“目前共享農場認領率已超過40%,預計年收益100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周邊50多戶村民就業增收。”李波說。
不看身份,不看關系,璧山區以能力、實績、貢獻為導向,大力開展鄉村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璧山區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彭湖介紹,該部門設定了創新研發、資產盤活、技能等級、帶貨利潤等指標,構建起農業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電商人才四類“新農人”評價體系,並匹配創業補貼、生活補貼、鄉村創業貸款等支持政策,真金白銀助力優秀人才在鄉村大顯身手。
此外,璧山還分類發布人才服務事項清單,為新農人提供辦公用房、經營主體注冊、法務咨詢、技能認証、知識產權等30多項服務,保障各類人才在鄉村創業無憂、生活安心。
在位於七塘鎮喜觀村的重慶果琳鑫園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農場裡,30余種特色番茄挂滿枝頭,公司負責人秦洪偉正向30多名學員講解番茄種植技術要領。今年,這個農場被認定為璧山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的“番茄學堂教學點”。“通過現場教學,既培育懂技術的新農人,也將從中擇優吸納學員作為農場合伙人。”秦洪偉說。
堅持人才培訓跟著生產經營走,璧山區依托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就近整合優質種植基地、智慧農場、直播小院等資源,按照農業時節和文旅項目運營規律,分階段開設了番茄學堂、直播學堂、鄉村CEO學堂等10個實戰課堂,分批招募了300多名本地學員參訓。
“對表現突出的學員,我們將通過資產、技術、土地等要素對其進行創業支持,推動形成‘人才培養—學成創業—生成產業’的發展鏈條。”璧山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負責人張俊濤說,以直播學堂為例,學院通過盤活閑置農房打造“直播小院”創業基地,開設電商教學課程,培育出10多名本土鄉村網紅,直播電商帶動農產品銷售超500萬元。
璧山區還通過校地合作,聯合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在七塘鎮建設專家工作站、產業實踐基地、科技小院等平台,吸引50多名科技人才駐村進行成果轉化,建成了蓮花穴藝術村落、羊肚菌種植等一批項目。西南大學(璧山)鄉村振興專家工作站技術人員王磊告訴記者,得益於璧山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在產業用地、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工作站今年在七塘鎮建設了佔地40畝的羊肚菌種植項目,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將超過300萬元。
據介紹,璧山將充分發揮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學院的平台功能,從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精准引才、靶向育才、誠心留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集聚打造多層次、多領域的鄉村人才隊伍,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