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院士解碼轉型路徑

2025年10月15日15:56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趙竹青)“自動化技術不僅是工業制造的‘筋骨’,更是數字經濟的‘血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孟飛在近日召開的2025中國自動化大會上表示,站在“十五五”謀篇布局的新起點,自動化技術面臨著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機遇。

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作為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大型綜合性學術會議,2025中國自動化大會於10日至12日在哈爾濱召開,以“以智賦能 掌控未來”為主題,10位院士及3500余名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代表參會交流。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的時代背景,楊孟飛呼吁,學界要“深耕自動化領域,強化基礎研究,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重視人才培養,力爭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名譽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表示,隨著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學習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正由依賴大規模模型堆疊與響應式交互的范式,向具備因果推理、概念生成、深層意圖理解與價值對齊能力的認知型智能體演進,即“意圖驅動的智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於海斌回顧了自動化技術在歷次工業革命進程中的作用,總結了制造自動化系統的演進和發展歷程,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制造自動化系統的核心特征和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初步闡述了新一代制造自動化系統的結構框架演進和體系變革,並對制造自動化系統的設計理論、開發方法和應用范式等進行了拓展研究。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時代制造自動化系統和軟件的變革性發展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陳杰從生物種群高效自組織的內在機理出發,面向無人系統“感-指-規-控”核心任務流程,系統性分析無人系統實現合作演化與群智涌現所面臨的科學問題,他將上述研究融合成一個完整的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的合作演化與群智涌現技術框架,從而提高其在現實應用中的群體協作能力,並為后續研究提供潛在的參考指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特聘顧問,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提出,具身智能機器人代表了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前沿方向和技術制高點,正加速賦能智能制造、醫療康復、特種作業、智慧服務等場景。大模型為機器人注入語言理解、視覺泛化與常識推理等關鍵能力,驅動著前沿感知與控制技術的不斷進步,為機器人系統提供了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精准控制能力和智能交互能力,將引領機器人技術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除主旨報告外,大會還設置“具身感知與智能機器人”“先進導航與智能信息融合”“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關鍵技術”“共融機器人”“先進光電傳感技術”“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等36場平行會議,30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學術進展。同時,大會首次舉辦優秀青年人才跨界交流會,設置青年科學家論壇、博士生交流會和學生工作發展論壇,為領域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責編:趙竹青、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