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明年起調整——
技術門檻提高助推產業升級


點擊播報本文,約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有關技術要求調整等情況。自2026年1月1日起,列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車型,需符合公告要求。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根據財政部等3部門2023年公布的《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今年是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最后一年。2026年和2027年,新能源汽車將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此次新《公告》提高了享受減免、優惠車型應符合的技術條件。鼓勵企業推出技術含量更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動產業升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按照新《公告》的技術要求,純電動乘用車百公裡電耗需更加節能。車重不超過3500千克的純電動汽車,百公裡電耗應不高於《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車》(GB 36980.1—2025)對應車型的電耗限值。據了解,該強制性國家標准將在明年1月1日起替換現行標准。在新國標要求下,基准質量在1780千克以下的純電動汽車電能消耗限值要求較此前加嚴約11%。
“電耗是純電動汽車的重要指標,降低電耗是純電動汽車綜合設計能力的體現,是各企業追求的核心指標。”崔東樹表示,整車質量越大,電耗就會越高。新的技術要求有利於推動制造商不斷優化車輛能耗表現,改變當前國產電動汽車大型化、高電耗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新《公告》不僅將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純電續航裡程從43公裡提升至100公裡,還對整車燃料消耗和電能消耗設定更嚴格限值,並按照不同整備質量車型進行分級管理。
以整車質量2510千克為分界線,2510千克以下的插混車型燃料消耗量應小於同級別燃油車型對應限值的70%,2510千克及以上的乘用車應小於75%﹔2510千克以下的插混車型電能消耗應小於同級別純電動車型對應限值的140%,2510千克及以上的乘用車應小於14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今年超過2510千克的在售插混車型中,不符合新要求的比例高達47%,而低於2510千克的插混車型,也有10%未符合新要求。這就意味著,在純電續航裡程、電耗以及油耗3項標准約束下,明年插電混動車型需在電池容量、電驅系統效率和發動機熱效率上均有所提升,才能繼續享受購置稅優惠。
“通過提高技術門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高性能車型,滿足消費者對長續航、低能耗的需求,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崔東樹稱。
專家表示,雖然不少企業的部分在售車型目前沒有達到新《公告》技術要求,但10月初政策就已發布。這為企業加快產品調整、清理庫存,實現新的車型目錄達標,留下足夠時間。
盡管明年新能源汽車將開始征收5%的購置稅,但終端市場並未因此出現搶購潮。多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對購置稅退坡早有預期,想要買車的用戶不會等到年底前才下單。此外,不少車企和品牌也提前推出了應對方案。例如,蔚來在發布ES8時,宣布將承擔因明年購置稅退坡而產生的額外費用等,這也使得明年一季度車市受到的沖擊減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業界:以開放姿態強化協作 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水利部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已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一大批河流湖泊恢復水域面積,京杭大運河、永定河、西遼河等在斷流多年后實現全線貫通、全線有水,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副司長(正司級)鐘勇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江河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水利部願與各方一道,持續深化交流互鑒,積極貢獻中國江河治理方案,不斷提升江河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與有效性,共同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發布15項消費民生類消費品標准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孫博洋)在10月14日第56個世界標准日來臨之際,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在京啟動“煥新升級 護航消費”消費品標准提升行動,並集中發布15項緊扣消費熱點、關乎民生安全的消費品標准。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標准覆蓋電子電器安全、智能家居性能、二手商品鑒定、電動摩托車質量安全、食品檢測等多個重要領域,包括《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電子電器》《電烤火箱安全技術規范》《掃地機器人 通過嵌入式基站使用的機器人的特殊要求》《電冰箱及冷櫃茶葉保鮮功能的要求和評價規范》《二手箱包鑒定通用技術規范》《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這些標准有的直面消費安全痛點,有的關注產品性能提升,有的服務於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旨在通過高標准來提升我國消費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引領行業升級、推動產業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