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技術多元並進 規模世界第一


點擊播報本文,約
青海海西,共享儲能電站如“電力銀行”般吸納著澎湃綠電﹔湖北應城,地下500米處的廢棄鹽穴變身巨型“空氣充電寶”﹔廣西南寧,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首次實現規模化應用……這些遍布全國的生動實踐,共同勾勒出新型儲能蓬勃發展的新圖景。
“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不斷突破,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達7376萬千瓦,佔全球總裝機40%以上,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我國新型儲能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
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並對外提供服務的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它如同電力系統的“超級充電寶”,通過在谷時充電、峰時放電,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佔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振濤強調。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9491萬千瓦/2.22億千瓦時,較2024年底增長約29%。其中,內蒙古、新疆裝機規模均超1000萬千瓦,山東、江蘇、寧夏裝機規模均超500萬千瓦。
新型儲能規模何以實現跨越式增長?答案在於頂層設計繪就的清晰藍圖與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撐。
“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構建,先后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於促進新型儲能並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等,對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作出總體部署,提出促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目前,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2024年全年新型儲能調用情況相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蘇、重慶、新疆等多地年均等效利用小時數達到1000小時以上,成為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的重要手段。迎峰度夏期間,新型儲能充分發揮‘超級充電寶’功效,為頂峰時段電力保供貢獻了關鍵力量。”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說。
多類型技術路線加快落地
8月30日,完成168小時試運行后,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宿州電廠建設的1000兆瓦時“煤電+熔鹽”儲能項目正式投產。這是我國最大的“煤電+熔鹽”儲能項目,也是全國首台套吉瓦時級煤電熔鹽儲換熱成套裝備及控制系統、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熔鹽儲熱技術的引入,相當於為傳統熱電聯產機組外接了一個‘儲熱寶’。”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宿州電廠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機組調峰壓力較小時,多余的熱量可以儲存進‘儲熱寶’,在調峰壓力較大、電熱矛盾突出時,釋放‘儲熱寶’內的熱量,支撐機組全力發電,完成調峰任務,從而提升煤電機組的調節靈活性。”
這是儲能行業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的一個縮影。《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儲能領域多類型技術路線加快落地實施。截至2024年底,各類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佔據主導地位。同時,各項儲能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多類新型儲能技術向商業化應用過渡﹔一批新型儲能技術加速示范應用。
“5年來,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實踐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56個新型儲能試點項目,涵蓋十余種技術路線,多個試點項目為國內首次工程應用,總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有力促進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突破。”邊廣琦說,“與此同時,12個新型儲能項目入選為第四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的依托工程,為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落地轉化提供了應用場景。”
“隨著新型儲能技術深入發展,未來各類新型儲能將呈現多元協同、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共同滿足電力系統復雜多變的現實需求。”張振濤說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業界:以開放姿態強化協作 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水利部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已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一大批河流湖泊恢復水域面積,京杭大運河、永定河、西遼河等在斷流多年后實現全線貫通、全線有水,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副司長(正司級)鐘勇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江河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水利部願與各方一道,持續深化交流互鑒,積極貢獻中國江河治理方案,不斷提升江河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與有效性,共同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發布15項消費民生類消費品標准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孫博洋)在10月14日第56個世界標准日來臨之際,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在京啟動“煥新升級 護航消費”消費品標准提升行動,並集中發布15項緊扣消費熱點、關乎民生安全的消費品標准。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標准覆蓋電子電器安全、智能家居性能、二手商品鑒定、電動摩托車質量安全、食品檢測等多個重要領域,包括《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電子電器》《電烤火箱安全技術規范》《掃地機器人 通過嵌入式基站使用的機器人的特殊要求》《電冰箱及冷櫃茶葉保鮮功能的要求和評價規范》《二手箱包鑒定通用技術規范》《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這些標准有的直面消費安全痛點,有的關注產品性能提升,有的服務於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旨在通過高標准來提升我國消費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引領行業升級、推動產業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