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觸式”技術攻克山地光伏建造難題


點擊播報本文,約
蒼穹湛藍,陽光熾熱。在海拔4200米的四川涼山立洲水電站水光互補讓白100兆瓦光伏項目,一片佔地面積199公頃的光伏藍海鋪展在群山之間,吸收著太陽光華。
在這片生態極其敏感的土地上,建設者們成功解答了一道復雜的生態考題:他們摒棄“開山劈石”方式,採用“輕觸式”建造,將數萬塊光伏板精准地放置在山間。
山地光伏面臨的挑戰遠超尋常。高海拔、陡坡度、生態紅線——每一個詞都意味著巨大的施工制約。傳統的重機械、大開挖建設模式在這裡不僅成本高昂,還會對脆弱生態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二局”)研發的“高海拔復雜山地環境集中光伏綠色建造關鍵技術”,成為破題的關鍵,其核心是以“輕觸”減少對山地與生態的擾動。
那麼,關鍵技術如何做到“輕觸”?
首先是“建造輕觸”。項目團隊運用北斗定位和無人機遙感測繪技術,精准規劃每一處支架的基礎點位和安裝路徑。光伏板支架採用無需大規模澆筑的微型樁技術,從源頭上避免了盲目施工和過度開挖。
其次是“運輸輕觸”。施工便道利用原有地形,物資運輸新增無人機空中搬運,盡可能減少車輛對草地的碾壓。
最后是“安裝輕觸”。項目團隊採用MPS模塊化超集成預裝變電站技術,在工廠內完成龐大變電站的集成預裝,測試完畢后,將其整體運輸至項目現場,直接吊裝至預設的簡易基礎上,接通外部線路即可投入運行。
“以前光伏項目土石方開挖量大,易導致水土流失。採用‘輕觸式’建造,現場作業量減少了70%以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了最低。”中建二局項目總工程師孫濤說。
“輕觸式”建造技術最大程度保留了高原的原始地貌,三五成群的牦牛穿梭在近200公頃的光伏組件之間,構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景。
依托高海拔復雜山地環境集中光伏綠色建造關鍵技術,中建二局陸續在四川、雲南、甘肅等地建起一座座山地光伏電站,不僅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清潔電力,更為生態敏感地區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可復制方案。
孫濤表示:“未來,隨著‘輕觸式’綠色建造模式在更多地區推廣,我們離‘雙碳’目標也將更近一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業界:以開放姿態強化協作 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水利部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已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一大批河流湖泊恢復水域面積,京杭大運河、永定河、西遼河等在斷流多年后實現全線貫通、全線有水,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副司長(正司級)鐘勇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江河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水利部願與各方一道,持續深化交流互鑒,積極貢獻中國江河治理方案,不斷提升江河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與有效性,共同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水新篇章。…
-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發布15項消費民生類消費品標准
-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孫博洋)在10月14日第56個世界標准日來臨之際,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在京啟動“煥新升級 護航消費”消費品標准提升行動,並集中發布15項緊扣消費熱點、關乎民生安全的消費品標准。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標准覆蓋電子電器安全、智能家居性能、二手商品鑒定、電動摩托車質量安全、食品檢測等多個重要領域,包括《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電子電器》《電烤火箱安全技術規范》《掃地機器人 通過嵌入式基站使用的機器人的特殊要求》《電冰箱及冷櫃茶葉保鮮功能的要求和評價規范》《二手箱包鑒定通用技術規范》《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這些標准有的直面消費安全痛點,有的關注產品性能提升,有的服務於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旨在通過高標准來提升我國消費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引領行業升級、推動產業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