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在‘十四五’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動”系列報道——

江蘇北人:“一腦多形”焊接機器人走進現實

人民網記者 黃盛
2025年10月21日18:42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智能演示車間內,一台搭載著焊接工藝專家庫BR-iWeld、視覺融合感知與智能軌跡規劃系統的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正忙碌運作。

它並非按照傳統的固定程序操作,能夠精准識別船舶構件的復雜焊縫——多模態感知系統如同“眼睛”,可快速識別工件種類並生成焊縫模型﹔內置的焊接工藝生成大模型如同“大腦”,能瞬間分析並生成最優焊接工藝參數和焊接程序﹔機械臂則像靈活的“手臂”,沿著自主規劃的軌跡平穩運行。

區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的“重復勞動”,江蘇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北人”)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能夠在鋼結構制造等場景中實現自主決策。“以前焊接這類構件,得靠工程師拿著圖紙反復調試機器人參數,一個批次換一種構件,就要重新示教大半天。”江蘇北人副總裁林濤的話,道出了傳統制造業的痛點。在船舶、電梯、重鋼等行業,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模式是常態,傳統工業機器人“一崗一能”的特性,導致生產線切換效率驟降,還需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參數調試。

2023年,某國內某知名鋼結構企業找到江蘇北人,提出了一個棘手需求:其生產的特種鋼結構構件,每個批次構件的裝配狀態、材料厚度、焊縫形式都不同,傳統機器人難以適配,依賴人工焊接不僅效率低,還存在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接到需求后,江蘇北人研發團隊構建了具備“感知-決策-執行”閉環能力的智能體系。通過多模態感知系統,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看清”構件細節﹔通過搭載自研焊接工藝生成大模型、運動規劃大模型,實現機器人的工藝自主和軌跡自主。

經過半年的調試與迭代,首台適配鋼結構制造場景的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正式落地。在該鋼結構企業的車間裡,這台機器人面對不同類型的焊接需求,無需人工示教,隻需通過視覺/激光掃描就能生成專屬焊接方案,滿足了該企業高質高效的焊接需求。此外,當江蘇北人將業務拓展至電梯、船舶等領域時,它就能快速切換至新場景,實現“一腦多形”的靈活應用。

這一案例並非個例。在某知名電梯公司的生產車間,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同樣大放異彩。江蘇北人提供的電梯轎底免示教焊接工作站可兼容多種規格的電梯轎底,傳統機器人需要針對每種工況專門編寫專屬程序,而江蘇北人的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通過“眼—腦—手”協同,能自主識別配件的型號、尺寸,動態優化工藝參數。雙機器人雙工位24小時持續穩定運行,生產效率加倍提升,助力客戶降本、提質、增效。

焊接機器人正在進行電梯轎底項目。 受訪者供圖

焊接機器人正在進行電梯轎底項目。受訪者供圖

江蘇北人副總裁林濤向記者表示,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江蘇北人研發的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具備“一腦多形”的特點,能夠滿足重鋼、船舶、電梯等小批量、多品種的復雜焊接場景的應用需求,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移動、龍門、懸臂等多元形態,實現專用場景向通用場景的升級。這種技術架構,不僅打破了傳統機器人“一機一用”的限制,更讓機器人從“生產工具”升級為“智能協作伙伴”。

(責編:王連香、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