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機制優化 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本報記者 毛藝融 田 鵬
10月22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2025香港交易所中國機遇論壇上發表致辭時表示:“在過去11年間,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升級,碩果累累。滬深港通方面,上半年滬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均創新高。截至9月底,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額達到2064億元,同比上升68%。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達到1260億港元,是2024年的兩倍以上。”
ETF擴容已經順利實施。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別有17隻及273隻ETF納入。前九個月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達到42億港元,北向ETF的日均成交額達32億元。
債券通方面,北向通的交投維持增長態勢,截至今年8月份,日均成交額為440億元。互換通平均每日結算金額也創下220億元的新高,同比上升69%。這些都証明互聯互通機制已經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橋梁。
互聯互通優化措施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我們正與滬深交易所就滬深港通納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機制以及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等項目進行緊密合作,希望可以盡快落實,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投資選擇。”陳翊庭介紹。
展望未來,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將不遺余力地推動旗下市場與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精准對接包括廣大內地投資者在內的全球投資人日益多元的投資需求。同時,將繼續與各方深化協作,持續優化上市制度安排,不斷拓展優化互聯互通機制,豐富產品,提高市場效率,進一步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的共同發展。
上海証券交易所國際合作部總監張斌在同一場合提到,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的滬港通機制開創了跨境証券投資的新模式,探索出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路徑。
自開通以來,滬港通機制不斷優化,交易品種逐漸豐富,交易機制日漸完善。2016年取消總額度限制﹔2018年雙向擴大每日額度至四倍﹔2019年將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納入港股通股票范圍﹔2021年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股票范圍﹔2022年將ETF產品納入標的証券﹔2023年雙向擴大可交易日歷,股票范圍雙向擴容。
張斌表示,從交易數據看,截至今年9月底,外資通過滬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90.1萬億元,滬股通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年開通首月的47億元增長至2025年9月份的1456億元,9月份滬股通交易金額佔滬市A股交易金額比重近7%﹔南向方面,內地投資者通過滬市港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37.5萬億元,滬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年開通首月的6億元增長至2025年9月份的894億元。滬港通已成為內地投資者配置香港市場,以及境外投資者配置內地市場的重要渠道。
滬港合作方面,去年4月份,中國証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今年6月份,上海、香港兩地簽署《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協同發展行動方案》,聚焦推進滬港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海與香港離岸金融的戰略互補等方面,為兩地多層次、多領域的金融合作賦予了新的內涵。
展望下一個十年,張斌表示:“上交所將繼續攜手港交所,在兩地証監會的指導下,持續優化滬港通機制,積極服務境內外投資者,推動在岸和離岸市場協同發展,提升滬港兩地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影響力。同時,也歡迎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市場,共建開放包容高效的市場生態,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深圳証券交易所國際合作部總監陳峰表示,近年來,憑借大灣區經濟、政策、區位等系列優勢,深港兩所合作成果豐碩,促進實現資金融通、信息互通、技術聯通,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一,持續深化兩地互聯互通。其二,促進深港債券市場合作。其三,加強兩地金融基礎設施共建。陳峰提到,未來,深交所將在中國証監會領導下,充分發揮政策區位優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服務,增強市場吸引力、包容性。期待與港交所、上交所精誠合作,共同推進跨境金融創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更好服務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