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肖宏偉:中國經濟筑牢“穩”的根基 激發“進”的動能

2025年10月24日17:17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許維娜)“前三季度,在復雜嚴峻的內外環境下,我國經濟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書寫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優異答卷,彰顯了強大的韌性與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政策仿真實驗室主任、研究員肖宏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供需協同到創新驅動,從結構優化到民生保障,每一個維度都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肖宏偉認為,這份“穩”的答卷,源於供需兩端的協同發力,筑牢了經濟大盤的堅實根基。生產端穩健有力,實體經濟根基穩固。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穩定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佔全部規上工業比重提升至35.9%,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4.7%,彰顯了產業升級的堅實步伐。

服務業同步“穩中有進”,尤其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2%和9.2%,共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7個百分點,為經濟運行注入了新活力。

需求端恢復向好,內外循環協同改善。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潛力巨大,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個百分點。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以舊換新政策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相關商品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外需方面,在全球貿易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0%,外匯儲備穩居3.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展現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在肖宏偉看來,“穩”是基礎,“進”是方向。在穩固大盤的同時,創新驅動的澎湃動能加速匯聚,推動新質生產力茁壯成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邁進。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顯著快於整體工業增速。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創新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5%、29.8%和29.7%,增值稅發票數據也印証了集成電路、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銷售收入高速增長,生動詮釋了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增效作用凸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保持高速增長,全國網上零售額佔比持續提高。尤為矚目的是,隨著國產大模型的崛起,人工智能產業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行動加速實施,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發展的活力,不僅體現在創新的突破上,更蘊藏於內需的潛力與結構的優化之中。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精准滴灌,推動消費和投資優化升級。消費市場回暖升級,基本生活類消費保持穩定,升級類消費增勢良好,城鄉消費更趨均衡,鄉村市場活力不斷釋放。投資結構優化提質,有效投資精准發力,盡管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所下行,但實體領域投資保持穩健。前三季度,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4.0%,成為拉動投資的重要支點,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顯示出投資正加速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領域傾斜,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勢能。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生。肖宏偉表示,經濟運行的“穩”與“進”,最終要落腳於人民生活的“好”與“實”。在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民生保障扎實有力,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與上半年持平,就業大盤穩固,民生之本筑牢夯實。物價水平溫和可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略降0.1%,但更能反映真實需求的核心CPI上漲0.6%,且漲幅連續擴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降幅持續收窄,表明市場需求穩步回暖,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為宏觀政策調控和經營主體經營創造了良好環境。

肖宏偉還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國上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體現。從“穩”的堅實根基到“進”的澎湃動能,從“內”的巨大潛力到“好”的民生底色,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正以強大的韌性和無限的活力,穩步前行,前景光明。

(責編:王連香、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