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之十二

一份保單托起家庭希望

人民網記者 黃盛
2025年11月02日13:26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溫宿縣的48歲吐尼沙·亞生來說,“既往病史”不再是她被保險拒之門外的原因。

在2024年得知“惠民保”可以“不問既往病史”參保后,吐尼沙·亞生毫不猶豫地為自己投了保。她不曾想到,這份僅花費100元的保單,竟在一年后成為她抗擊病魔的“救命保障”。

2025年,吐尼沙·亞生因左腎衰竭接受切除手術,總醫療費用4.34萬元,基本醫保報銷后個人仍需承擔3.41萬元。關鍵時刻,人保財險的工作人員送來了“惠民保”4300元理賠款。對她而言,這份保障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更是心理上的依靠——“不限既往病史”的設定,讓像她一樣患有慢性病、大病的人群,享受到保險普惠服務托起的生活希望。

在阿克蘇市依杆旗鎮,58歲的帕旦木·努爾一家,同樣因“惠民保”重燃希望。

每當說起母親帕旦木﹒努爾的治療經歷,阿布來提眼眶總會泛紅。2024年2月,58歲的帕旦木因呼吸困難、渾身乏力被確診為骨髓癌,輾轉兩家醫院治療,全年就診28次,總花費達58.5萬元。即便有基本醫療保險報銷39萬元,19.5萬元的個人支付部分,仍讓他犯愁此時,阿布來提2023年12月為全家參保的阿克蘇“惠民保”發揮了作用,當地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系理賠12.4萬元。

阿克蘇“惠民保”團體保單。受訪者供圖

阿克蘇“惠民保”團體保單。受訪者供圖

不僅在天山南麓的阿克蘇,在我國眾多省市區的普通家庭中,“十四五”時期被“惠民保”守護的有廣泛的人群。

“惠民保”作為一種由政府引導、商業保險公司承保、面向廣大群眾的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特點在於“低門檻、低保費、高保障”: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問健康狀況,尤其對既往症患者開放參保,填補了基本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險之間的空白。

“十四五”時期,“惠民保”實現了從“增量擴張”到“存量優化”的跨越式發展。據《2025年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知識圖譜》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推出“惠民保”產品數量分別為102款、185款、257款、290款、304款﹔截至2025年7月31日,產品數量進一步擴容至313款。

這一保險業的創新舉措,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展普惠性商業健康保險”的縮影。2021年,原銀保監會印發《關於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推動“惠民保”類產品規范發展。各地政府積極聯動保險機構,結合地方實際推出特色保障方案,逐步形成“一城一策”的普惠保險網絡。

在“惠民保”的推廣落地中,全國已有超八成“惠民保”產品涵蓋特藥責任,平均每款產品覆蓋41種特藥和28種適應症,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帶病投保”已成主流模式。這種突破,回應了我國4.2億高血壓患者、1.21億糖尿病患者的保障需求,讓曾被商業保險拒之門外的“非標體”人群真正享受到保障紅利。

政策引導下的“惠民保”,也在細節中彰顯溫度。在定價機制上,從最初的單一定價逐步轉向基於年齡、健康狀況的差異化定價。比如吐尼沙·亞生和帕旦木·努爾所在的阿克蘇等地區,基礎款產品保費始終維持在百元以內,讓低收入群體也能輕鬆負擔﹔在保障范圍上,通過“加油包”等形式拓展服務邊界,從住院醫療延伸至在線問診、慢病管理等增值服務,實現了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轉化。

吐尼沙·亞生說,是“惠民保”為她撐起了“遮風擋雨的傘”﹔阿布來提說,是“惠民保”守住了母親的生命。在這些朴實的話語背后,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普惠保險從點到面的發展歷程,也是普惠保險以制度創新筑起的民生守護屏障。這些承載著政策溫度的普惠保單,讓健康保障的陽光照進每一個角落。正如帕旦木﹒努爾所說:“我們不需要保險時,它是一張紙﹔我們需要時,它就是一座山。”

相關閱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

之一:從代碼中看中國創新

之二:便民業態“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之三:車間的“智”變,發展的“質”變

之四:一台相機裡的“藍藍天日記”

之五:從一度“綠電”看能源變革中的“民生答卷”

之六:科技筑巢 千頭牦牛在高原“哞”幸福

之七:一張火車票裡的交通強國答卷

之八:從“企業服務包”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之九:鄉村振興路上“鴿”聲嘹亮

之十:一頂鷹紋花帽盤活文旅文化新體驗

之十一:一張“異地結算單”鋪就便捷就醫路

(責編:羅知之、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