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老金融 开拓“老有所养”新空间

访谈嘉宾: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

地点:北京
时间:2020.5.27
摘要:百岁人生,你准备好了吗?当生命更长了,如何保障质量不降?80后谈养老,太早了吗?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金台圆桌》栏目邀请嘉宾聚焦“养老金融”话题。 专家表示,当今社会对“老”的认知正发生改变,深刻影响着养老理念和社会治理。在养老金、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等维度,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同样也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 人民网演播厅录制现场人民网演播厅录制现场
  • 王忠民与人民网演播厅进行视频连线王忠民与人民网演播厅进行视频连线
  • 贾康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贾康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 冯俏彬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冯俏彬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 董希淼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董希淼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人民网演播厅录制现场人民网演播厅录制现场
王忠民与人民网演播厅进行视频连线王忠民与人民网演播厅进行视频连线
贾康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贾康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冯俏彬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冯俏彬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董希淼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董希淼在人民网演播厅现场与主持人互动

精选对话

人民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数十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也将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与传统养老相比,现代养老会呈现哪些新的需求?

王忠民:

公共养老金是把全社会人的代际融合到一起,年轻人缴费,给现在的老人去用。随着中国老龄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对社保体系资金作出贡献的人数正在快速减少。

贾康: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依靠的是代际关系。随着社会变迁,“养儿防老”模式正在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化养老”。

冯俏彬:

未来养老方式是社会化养老。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还有精神上的需求。

董克用: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不足时的被动养老,正逐渐向丰富老年生活的主动“享老”转变。

人民网:

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目前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如何?

王忠民:

从需求层面看,养老财务的可支持性是关键,如果没有钱,没有支持,所买的产品、服务就不可持续;从供给侧看,养老服务的可获得性是关键,有了经济支持,能够得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贾康:

建议提高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比重,这是制度建设和配套改革要把握的一个方向。

冯俏彬:

只靠政府的养老机构显然是不够的,金融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动员众多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供给产品。发展养老产业,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

董克用: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第一支柱承担了过多职能,三个支柱之间有待平衡。

人民网:

对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您有何建议?

王忠民:

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应该全方位系统性地创造条件,让养老的服务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便利获得。

贾康:

养老产业要满足多元化需求,既有中高端养老机构,也要有适合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托底的,给予金融政策支持的养老机构,比如政府对于用作建设养老院、护理院的土地进行税收优惠。

冯俏彬:

养老既要靠社会,也要靠个人年轻时候为未来储蓄。当下,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制度,另一方面增强一些社会团体和社会个人未雨绸缪、长远谋划的意识,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养老金融是一个还未得到充分开发领地,未来的空间和希望都非常大。

董克用:

除养老金外,养老服务的可得性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支撑,也是养老金融需要关注的重点。老人出现失能、失智现象后,无法在家庭照顾自己,子女也无法保障时时伴随,要建设去社区或机构养老的环境。如果是一对一照顾,还要加强对护理行业人员群体的培养,这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