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基金交出了一份久违的靓丽成绩单:股票型基金前五月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近16%,而总数两成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20%,一批配置偏重于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基金净值增长率更是超过40%。一些基金经理在高兴的同时,对自己从高估值的成长股上取得的业绩却有些没底,风格何时转换成了投资圈近期探讨的热门话题,要不要就此马放南山、守住收益也在交流探讨之列。
部分基金经理这种保守的情形让笔者想起了2006年初,当时股票型基金也是很快就取得了20%—30%的业绩,于是相当部分长期在熊市煎熬的基金经理们很不适应。某著名投资总监在一次大型论坛上表示,2005年的股票型基金冠军业绩才刚过10%,大部分都是亏损的,有了现在这个业绩,2006年的工作主要就是保住成果了。后来的结果众所周知,从2006年开始的实际上是一轮长达两年、上涨幅度达5000点的大牛市,2006年的股票型基金冠军收益率是182.2%,多数股票型基金收益率翻倍。
必须承认,过往五年的熊市对部分基金经理的心态形成了强烈的困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内地股市,在欧美市场亦是如此。在道指近期创出15000点新高之时,很多老QDII基金的净值却还在0.8元徘徊。其中部分原因之一,就是呆在中国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经理们深受国内投资悲观情绪影响,根本想象不到欧美复苏力度会有如此之强:道指尚在万点大关之际,谁会想到一年内道指会涨50%呢?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中的一部分声音慢慢高亢了起来。他们比较坚定地认为,一轮新的牛市正在启动,这轮牛市更多的会呈现结构化的特征,时间持续二到三年,先是中小市值品种,当市场人气彻底激活时大市值品种开始启动,而现在正是牛市初期。他们的基本理由是虽然复苏力度仍然较弱,但经济基本企稳,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没有更坏的预期,流动性宽松将不断提升估值,国内对市场化改革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的创新周期启动也将促使市场保持较大的活跃度。但美联储实质性退出QE、国内IPO重启等因素也为很多基金经理所强调。
是见好就收,还是继续奋斗?当下正成为2013年基金业绩的重要分水岭。或许到了年底,股票基金的业绩差异会让投资人相当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