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度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体现经济冷暖的先行指标2012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0.6,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枯荣线水平之上。该数据表明,跨入2013年的中国经济,继续显露出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
在经济初步企稳、外部流动性日渐泛滥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市场关注。
在连续两年维持“稳健”基调后,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继续“稳健”。经济学家认为,与以往相比,尽管表述上同为“稳健”,但其内涵有了新内容。
“虽然同为‘稳健’,但对政策目标的侧重及松紧拿捏程度均会有所不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基于稳增长的需要,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稳中偏松”的特点,今年考虑到物价调控方面的压力,货币政策将实现真正的“稳健”,大幅收紧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均不大。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的水平,同时物价上涨幅度极有可能突破3%,受此影响,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不会重演去年年初不断放松的操作方式,极可能在稳健总基调下呈现出总体中性、先松后紧的调控特点。
如何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两大目标间实现平衡,将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看点。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内容。然而在经济发展中,货币政策无法做到同时满足四项目标的要求,如何相机抉择成为政策的最大变数,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曾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今年的货币政策就像行走在平衡木上,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这就需要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据新华社)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