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当收入已经或者快要达到中等水平时,就遭遇各项经济指标的停滞甚至倒退,更甚者整个经济开始下滑,长期无法走出困境的情况。
6月1日,在由《国际金融报》研究院和复旦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策划与推动的2013年度“全球可持续增长论坛”上,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执行副总裁巴特·范·阿克博士指出,如今的中国很可能跌进这样一个“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已经逼迫政府必须做出根本性改革。
此外,日本一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伍晓鹰博士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复旦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金融报》研究院学术院长袁堂军博士则担任主持人。
主动避免“收入陷阱”
作为一个大经济体,中国看似离“中等收入陷阱”还很远,但在当日的论坛上,伍晓鹰指出,目前中国最富裕的上海、北京等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历史上其他东亚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迹象。
专家们认为,中国的问题可能比其他国家更严重。伍晓鹰解释称,“日本、韩国等国即使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劳动力生产效率仍然呈增长态势,而中国在同一收入水平时,各项指标却出现了下滑。”
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巴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提出,中国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巴特认为,只能依靠政府政策和商业组织的战略调整,在中国,主要体现在人力、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从生产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他进一步提醒,中国政府最应该关注的,是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加大对“软性资产”即科技研发、人才的投资,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不开放,就衰落”
巴特对市场持极其开放的态度,鼓励全面竞争。他认为,开放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越是开放,竞争越是全面,就越能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而且充分地发展,而不是由国有企业控制,由少数巨头垄断,或者由政府来控制经济。他特别强调,“不仅中国需要对外资开放,美国、欧洲同样需要向中国开放。”
但是中国的现状已经到了全面开放的时候了吗?是的,巴特表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现在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不开放就衰落”的阶段,崭新阶段的开放和改革已经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过分强调全面开放和竞争,会否导致市场混乱和经济动荡,这是许多人对中国开放的担忧。对此,巴特认为,“市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会产生问题,然而限制市场自由发展,则是比市场本身更严重的问题。”巴特分析,经济发展到每个新的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经历完全而且充分的竞争,使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自动消亡,顺应经济规律的得到壮大和发展,这些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否则问题只是被掩盖起来,积聚到一定程度后集中爆发,产生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反对“G系列主导说”
谈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人认为真正主导全球未来的只有G2——中国和美国,人们也常用G8或者G20来代表对世界经济产生最大影响国家的力量,而巴特对G2、G8 甚至G20主导说全都表示强烈反对。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就像任何一个小企业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轻易放松对任何一个经济体的重视。”
袁堂军博士也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亚洲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等研究领域方面的专家,在他的带领下,论坛围绕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与分析。
“全球可持续增长论坛”是《国际金融报》研究院和复旦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策划与推动,并与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团队倾情合作,共同打造的,旨在探讨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变化基本因素的高端平台。通过与国内专家和国际权威智库的合作,论坛将密切跟踪全球产业、能源、贸易、投资和金融的最新动态,定期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深度剖析全球及中国经济的现状,同时展望中国及主要经济体的短期和中期走势。
(来源:国际金融报)